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73521
大小:107.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1-15
《《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制度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制度解析 【摘要】从《民法通则》经过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我国的侵权死亡赔偿制度得以建立和逐步完善。学者和立法工作者有关命与价相互关系的争论直接影响了侵权责任法有关条文的制定,本文全面梳理了各种理论观点,揭示相关的立法背景并对各草案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应当正确理解《侵权责任法》第16条和第17条确定的死亡赔偿金原则上不同、个别情况可以相同的法律原则,并确认死者近亲属独立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立法变迁;条文解释
2、 【正文】 《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制度解析 【摘要】从《民法通则》经过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我国的侵权死亡赔偿制度得以建立和逐步完善。学者和立法工作者有关命与价相互关系的争论直接影响了侵权责任法有关条文的制定,本文全面梳理了各种理论观点,揭示相关的立法背景并对各草案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应当正确理解《侵权责任法》第16条和第17条确定的死亡赔偿金原则上不同、个别情况可以相同的法律原则,并确认死者近亲属独立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立法
3、变迁;条文解释 【正文】 《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制度解析 【摘要】从《民法通则》经过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我国的侵权死亡赔偿制度得以建立和逐步完善。学者和立法工作者有关命与价相互关系的争论直接影响了侵权责任法有关条文的制定,本文全面梳理了各种理论观点,揭示相关的立法背景并对各草案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应当正确理解《侵权责任法》第16条和第17条确定的死亡赔偿金原则上不同、个别情况可以相同的法律原则,并确认死者近亲属独立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关键词】侵权责任
4、法;死亡赔偿;立法变迁;条文解释 【正文】 近年来,侵权死亡赔偿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即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本文将在对有关死亡赔偿制度的立法变迁、理论争点进行全面梳理及对侵权死亡赔偿的理论基础作出全面阐释的基础上,对《侵权责任法》第16条、第17条等条文中涉及死亡赔偿的规定作出全面解释,以期统一对侵权死亡赔偿制度的认识,也希望为未来的有权解释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一、立法变迁:从《民法通则》到《侵权责任法》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法释〔2003〕20号)出台之前,有多个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就侵权死亡赔偿问题做出了规定。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这条规定虽然确立了侵权死亡案件中相关财产损失(包括丧葬费)和被扶养人必要生活费两个赔偿项目,但没有对赔偿计算标准作出规定。之后的多个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均在民法通则明确列举的赔偿项目基础上有所突破,这些突破的赔偿项目有:死亡补偿
6、费、死亡补助金、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收入损失、其他必要的费用、安抚费、抚恤费、死亡赔偿金。[1]其中,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和其他必要的费用可以被《民法通则》第119条的等所涵括,从而归属于相关财产损失类赔偿项目。安抚费和收入损失均是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第4条新增的赔偿项目,其中安抚费被明确定义为对死者的遗属的精神损失所给予的补偿,收入损失被定义为是指根据死者生前的综合收入水平计算的收入损失。抚恤费、死亡补偿费、死亡补助金、死亡赔偿金
7、等赔偿项目的性质则不甚明确,有倾向于认定为精神损害赔偿者,也有倾向于认定为收入损失者。由此可见,尽管侵权死亡赔偿本应是一项独立的制度,但这一时期的诸多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的体系较为混乱,在侵权死亡赔偿的赔偿范围、赔偿项目及名称、计算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一致之处,尤其是在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认定方面差异较大。[2] 法释〔2003〕20号则力图对侵权死亡赔偿的项目和标准予以统一,它将侵权死亡赔偿的可能项目分为四类:相关财产损失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和死亡赔偿金。该解释首次明确将死亡赔偿金与精神
8、损害赔偿确定为分别独立的赔偿项目,并明确了死亡赔偿金的财产赔偿性质,以区别于精神损害赔偿。法释〔2003〕20号在统一和完善侵权死亡赔偿制度方面无疑具有飞跃性进步。但同时,法释〔2003〕20号也因为其一条有关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的规定而惹祸上身。其第29条将死者区分为城镇居民或者农村居民,并分别以受诉法院所在地(或者赔偿权利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