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7245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探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探索论文一、概念的界定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一、概念的界定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的基矗群体的成员也有比较固定的相互关系结构及协调性较强的行为规范,会自然产生“领
2、头人”。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学班级中都存着一定量的非正式群体,最典型最明显的莫过于三五个学生组成的伙……二、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特点1、这种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比较协调。成员间的行动常常整齐划一的令师生们吃惊,成员们往往本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指导思想来对待与处理问题,如面对老师的查询,他们的口径常常如出一辙。2、这种群体的成员结构相对稳定。这种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其成员就相对地固定下来,并且有排行及对外名称,像什么“四大金刚”等等。这种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以义气、兴趣的相投为主,群体的内在凝聚力来自成
3、员的心理而非条文,他们内部的规范行为准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默契,而非条款。3、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这种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在成员中的威望较高,有着较强的威慑力与协调群体成员关系的能力。4、这种非正式群体的破坏活动具有集体性,一般不表现为单个成员与教师、班级的对抗,而是以群体形式与班级、教师乃至学校进行对抗,故而破坏力特别强,后果特别严重。三、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危害与分布很显然,这种群体的危害表现为对班级建设与个人的影响两方面。这种群体的存在是不利于班级建设的,他们的情感与班级集体的情感处于尖锐的对
4、立状态,他们的行动对班级的荣誉、利益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它们的存在还会影响一批有着消极情绪的学生蜕化,影响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向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转化。这种群体的成员如果不能做到幡然醒悟,那么,他们将会朝着极不利于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许多资料表明:许多中小学生犯罪团伙的形成,其萌芽状态便是非正式群体的形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种群体在学校中分布较广。从宏观上看,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这种群体存在,有的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甚至发展成为跨班级、跨年级乃至跨校级的非正式组织;从微观上看,一般的学校中很少有学生不受到非正
5、式群体的影响。四、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因求木固本,欲流浚源。分析研究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因有助于教育转化时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因涉及到如下这些方面。1、教师的误解、歧视科学研究表明:挫伤学生自尊心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师的误解、歧视。因为偶发事件而使得教师对当事的学生误解,因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效果不佳而产生的教师对学生歧视,都会使这些学生消沉、颓废而走上与教师、班级对抗的道路。2、同学的歧视如果说教师的误解、歧视是促使那些学生消沉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有优越感的或者受老师影响有强
6、烈的集体荣誉感的学生的一些带有歧视意味的责难往往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学如果说出:“某某,就你丢了我们班的脸。”一类的话语及孤立这类学生的行动,客观上把有自卑感、有反抗情绪的后进生向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方向推进了一步。有的学生往往是遭周围大部分同学的鄙视,得不到来自集体的温暖而形成反抗的群体。3、来自家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家长的不良行为、不正确的意识会对子女产生极不好的影响。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会三三两两地抱成一团,单亲家庭以及受家人“特别”对待的孩子也会因相同的不幸而互相寻求慰籍,继而攒成一个难以攻破的
7、小圈子。4、来自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因在社会上交友不善而误入歧途的学生也不乏其人。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现象长期的潜移默化,如赌博风以及不健康的书报、录像及音像制品也会使学生的心态扭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