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慧博士对近现代中西医并存下的中医发展研究

浅析王慧博士对近现代中西医并存下的中医发展研究

ID:24750277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析王慧博士对近现代中西医并存下的中医发展研究_第1页
浅析王慧博士对近现代中西医并存下的中医发展研究_第2页
浅析王慧博士对近现代中西医并存下的中医发展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王慧博士对近现代中西医并存下的中医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王慧博士对近现代中西医并存下的中医发展研究喻冬娥(江丙省鄱阳人民医院江丙鄱阳333100)【摘要】20世纪初是丙方现代医学的发展初级阶段。系统分析现代科学及两医影响下的近现代中医发展对现代中医临床只有重要意义。王慧博士在“略论民国时期丙方医学对中医的影响”、论近现代科学观的变迁与中医发展”等有关论文中,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中医方剂、中医病因病机等角度首次全面系统论述了近现代丙方科学文化及丙医影响下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关键词】中丙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中药【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365-02近年

2、来对近现代丙方科学文化及丙医影响下中医发展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多数研究仅限于泛论。对近现代丙方科学文化及丙医影响下中医发展的临证内容挖掘不够,而且大多局限于某一位医家(如张锡纯在中丙药汇通上的成就)或某一学术观点(如杨则民研究内经学说)。王慧博上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中医方剂、中医病因病机等角度全面系统论述了近现代丙方科学文化及丙医影响下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王博士的研究工作涉及领域极广,既需学贯中丙医学,又需具有较高的哲学素养,还需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她的有关“系统分析现代科学及两医影响下的近现代中医发展”的研宄成果对现代中医临床其有重要意义。1.丙医影响下的中医

3、基础理论发展20世纪初是丙方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基于19世纪药理学的发展,在20世纪初出现了化学治疗和抗生素,以及一些特殊疗法,如特异免疫疗法、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抗肺炎球菌血清等在临床的使用。于此同时,丙医通过传教士、留学归国医学生等迅速传入中国。王博士研究了西医影响下的中医基础理论发展。近现代中医从业者试图用西医理论来解释中医,以证明中医经典古籍内容的可靠性。如雷氏将《金匮要略》中所载的“杂病”病名,如“历节、血痹、悬饮、支饮”等分别与西医的病名一一对应,如肺痈为“肺脓疡、大叶性肺炎”,“柔痉”为“恶性脑脊膜炎”,“刚痉”为“破伤风”等。如沈自尹的有关“下丘脑一垂体

4、一肾上腺皮质系统与肾阳虚的关系”的中医肾本质研宄,他的研究的本质其实是从形态学角度论证中医基础理论,也属于西医范式下的研宄方式。1.西医影响下的中药药用发展王博士对近现代应用西医的药物研宄方法研宄中药进行了系统研宄。近现代中医人士中,叶橘泉便是科学研究中药的积极响应者,是极力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的代表。他在《增篡国药新辞典》自序中表达了他的观点:“国产之药物之记载,至李赵之著,不可谓不详iL备矣,惟其吋科学未启,说理欠详,……科学日昌,东西各国学者利用自然科学分类法研究动植物之形态,进而分析其质性,为化分化合之实验……”[1】,他主张把动物实验方法应用于中药研宄。他认为“

5、中国药物,功效尽有,……而日人以动物试验,方知真正效力”[2】。“豢养动物试验国药之中毒作用,以定用量,……而良药不致废弃”[3]。对于一些从欧美和日本留学归国人员,王博士认为,正因为这些归国人士的参与,中医有了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如陈克恢、赵橘黄等在近代开展了一系列中药科学实验研宄,包括中药的化学研宄、药理研宄以及临床研宄。如陈克恢于1923年与Schmidt等人合作研究中药麻黄的药理,并于1924年从麻黄中分离冇效成分麻黄碱,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上世纪20年代后期,陈克恢对蟾蜍毒素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取出华赡餘精(Sinobufagin)和华蟾素(cinobufoto

6、xin)等有效成分,并发现这两种成分的强心作用与洋地黄苷相似,临床试用证明无蓄积作用。1.西医影响下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发展王博士对近现代医病因病机理论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以现代医学语言解释中医理论,使中医知识在现代医学发展中更加容易接受。如陆渊雷在其《伤寒论今释》中对于太阳病的病因病机用西医病理来解释,他认为太阳病出汗后症状得到缓解,是因为身体的有毒物质从汗液中排除了,而人体的自身抵抗力的产生来自于病毒的刺激。陆氏以西医的病菌学理论来说明太阳病初起时,毒害物质多数存于血液中,欲排除此种毒害物质莫如出汗。对痰饮病,陆氏认为“是过量体液停滞局部所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粘液膜或浆

7、液膜分泌亢进,导致吸收障碍以及淋巴液返流受阻,其他如血管壁的病变、心脏或肾脏的病变,也都可以成为其诱因,其病变部位多在胃肠及胸腹膜,也可在气管或者支气管,因此认为痰饮多为消化器病及呼吸器病。”他还进一步指出,“痰饮与水气都是由于体液过剩造成,停于脏腑间者为痰饮/浸润于组织中者为水气。陆氏用西医的病理知识对中医痰饮病的病因、病位及其与水气的区别作出了分析”[4]。王博士对现代西方科学文化及西医影响下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的系统研究填补了此学术领域的空白。她的这项研究成果对现代中医教育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