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特点和应用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特点和应用策略

ID:24747187

大小:57.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特点和应用策略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特点和应用策略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特点和应用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特点和应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特点和应用策略陕丙省镇安县第二中学朱荣华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点。变传统的“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木”,强调新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从这点出发,变教案为学案,使教案成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问题的学案。变教案为学生而备,为学生学习服务。那么什么是导学案?它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灵活运用效果更好?我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一、“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異体怎样去学的方案在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的前提下,适时的引导、启发、点拨知识引来思维。括学习目的、学

2、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活动的具体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它具有“引导复习做好衔接、引导思考发现新问题、引导操作解决新问题、引导合作探究自主总结提升”的作用。二、导学案的显著特征是突出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学习过程,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木,以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得以实现。我以改善初中数学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课堂

3、教学模式;从学生学情出发,把导学案研究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环节。导学案有以下几个特点:1、实践性强,具有可操作性。从课前预习学生应做的知识储备,括复习己学知识和木节课有关的趣味阅读和木节重点内容都设计有问题思考,通过解决问题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得到什么,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2、方向性强,S标明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教材出发,写出具体学0标,供学生自学参考,让学生能够明确应该掌握什么学习内容,以及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通过本节学习对难点掌握是否到位。3、引领思维,有可控性。(1)提出学习目标感知学习内容。(2)通过问题引领思维、探究问题获取新知。(3)达标测评、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及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4、灵活性强,有可控性。通过自学促进思考、掌握概念;通过交流合作展示自我,提升理解和交流能力。留给学生自主学空间,发展自我。通过问题解决建构新的认知,形成学科学习能力,学会学>J。课堂老师适时评价、点拨、引导掌控着吋间和节奏。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5、符合认知规律。通过阅读认识概念,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引领思考理解概念,通过课堂精讲精练突破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巩固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数学能力。三、科学使用导学案“导学案”变教案为学案,变师案为生案。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才能真正把它的作用发挥的更好,真正的实现“高效课堂”呢

5、?我认为要落实好以下几点:(1)学4过程落实到实处。无论是课前预还是课堂学一定要落到实处。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吋间自学。务必做到自学指导和检查预4检测反馈课堂达标随堂收交点评或学生自评。(2)小组合作学解决疑难问题。根据学生学:>』情况和个性差异分成学习小组,利于他们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更有利于他们集中集体智慧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必须奋学A)组长和评委及时检查学A)效果,或组织小组成员自评,互评,确保每位成员都参与学习活动。(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精讲解疑。课堂教学不能弱化教师的作用,教师不能把学案扔给学生就袖手旁观,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展示

6、活动,要做好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要不失时机的赏识,激励和引导学生。针对教学重点和学生学4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4)多元评价,适吋反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得到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及吋反馈纠错,及吋检查落实。实现课内消化减轻课外负担。(5)善于总结,反思领悟。领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学4方法,学4效果,包括典型题型的解题思路几方面进行小结,做好笔记。从中得到提升。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教案、学案、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不能以完成过程和内容为0的,机械套用。课堂是动态的,

7、它的灵魂在于一个“活”字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知识需要为目标。教师在课堂做好引导、倾听、赞赏、评价、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到合乎情理的切入点和解释。实现轻松、和谐、开放、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