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浅谈初中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ID:24747148

大小:5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初中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_第1页
浅谈初中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_第2页
浅谈初中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吉骁智甘肃省渭源县莲峰中学748200课程标准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要让每位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每位学生的文化素养。”可是现在的阅读教学现状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一、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1.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

2、一相当一部分的教师认为,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只要“扫清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而将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的等级上,导致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的保守,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和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主要是由于无视诗歌文意一贯、情景交融的表现特点,一律实施“一解题、二释词、三译句、四总结”之类的“工艺化”流程来肢解诗歌,造成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学生枯燥化和低效化,也降低了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以作者介绍替代时代特色许多教师只介绍作者的字、号以及代表作品,便开始讲授诗歌内容,

3、学生对诗歌意象很难把握,不能准确理解诗歌木质。任何一部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作者的特定感受体现,诗歌更如此,无论是抒情或者说理,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3.以字词的解释代替了句意的完美性教师在讲授诗歌时要注重字句的赏析,很多教师把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等同于古文教学,逐字逐句地解释,甚至把诗歌翻译成文。这种教法不仅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和结构美,也破坏了读者在审美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1.只注重情感挖掘而忽视了意境把握许多教师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挖掘,很详细地分析“诗

4、歌通过……抒发了……,或表达了……”,但无法深入透视作者的内心世界。二、古典诗歌鉴赏“少教多学”的策略1.抓住吋代特色,简介作者作品学习一篇名篇名作,对作者与作品的介绍放在吋代的大环境中去才能给作者作品以本来面目,才冇助于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如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掌握就离不开这一点,否则的话人们就不会这么喜爱陶先生了。2.以读为主,还诗歌教学本来面S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诗歌更不例外。新课标也说:“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读诗就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情味,读出

5、诗的意味,更要读出诗的余味。教师应该在“读”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等多方面潜心研究,精心引导,让学生读得层次分明、读得酣畅淋漓、读出丰富多彩的味道。还要注意诗歌的音乐性,把握诗歌的节奏。3.以读促悟,在读中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及个体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方法是:(1)借助想象和联想,构建审美认知结构。审美活动是对生活知识、历史文化以及书本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对作者美感产生的认识与理解过程

6、。如当我们阅读“碧玉妆成一树高”的诗句时,脑海里会把婀娜的杨柳与现实中亭亭玉立的姑娘联系在一起;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吋,脑海中会出现春天盛开的梨花和下雪过后整个树上都披满了雪花这两种自然景象。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而想象和联想则是沟通读者与作者认知结构和生活知识的桥梁,也是培养审美认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1)以读促悟,在读中悟,体会作品优美的画面。如读“春风又绿江南岸”吋,“绿”字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它所传递的画面就不是一个绿字所能涵盖得了的,这就需要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7、。这里的“悟”也就是借助想象和联想,沟通读者自己与作者的认知结构、架通读者生活知识与作品创造的意境的过程,很多吋候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像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2)紧扣意象,展开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就是要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感情,培植审美情感,提高我们的情商,进而学会如何做人。诗歌作为文学骄子、艺术的精魂,它传递感情的主要工具就是意象和意境。像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吋,里面的“枯藤、老树、昏鸦”等每一种景物都携

8、带着作者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究竟这里的滕枯到了什么程度,树老成了什么样子,&鸦又是一只怎样的乌鸦,这只能在反复的读中抓住这些意象去体会、去感悟了,谁又能把它解释得清、说得透呢?因此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之,诗歌教学还是交给学生自己去品悟、去体验吧,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也无法包办代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