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科要旨》学术思想之调经重脾胃

浅析《女科要旨》学术思想之调经重脾胃

ID:24743410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析《女科要旨》学术思想之调经重脾胃_第1页
浅析《女科要旨》学术思想之调经重脾胃_第2页
浅析《女科要旨》学术思想之调经重脾胃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女科要旨》学术思想之调经重脾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女科要旨》学术思想之调经重脾胃(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四川成都610075)[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女科要旨》[1]乃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晚年之作,其书结合自己及前人的临床经验,以问答的方式分别阐述了调经、种子、胎前、产后、杂病及外科,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现将其调经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阐述如下。1.月信的由来《内经》[2]云:“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首先提出了“月事”;《女科要旨》中云:“盖时者,满三旬之期而一下,以象月盈则

2、亏,下之不失其期,故名月信。”《女科要旨》调经篇指出:“以月经名为月信,不止命名确切,而只事之有无、多少、迟速,及一切治疗之原委,无不括于‘信’字之中。”月信中的“信”字,体现了经血来潮之定时、定量的特点。2.月信专主脾胃陈修园于“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一节而提出“月信专主脾胃”,“二阳”即足阳明胃脉也,为仓廪之官,主纳水谷。[1]若女子有所难言,郁于心,伤于脾,脾不运化,则胃难以受纳,冲脉隶于阳明,阳明胃脉失于受纳,则冲任气血亏虚,故女子不月。董仲舒[3]于孟子之“仁义礼智”四端中加入“信”

3、,并将仁义礼智信谓之儒家常道,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所谓金木水火土,义属金,仁属木,智属水,礼属火,信属土。如陈修园云:“夫五行之土,犹五常之信也。”又云:“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而皆属信;信则以时而下,不愆其期。”故脾胃与信同属土也。《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4]。《脾胃论注释》[4]云:“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均强调了“人以胃气为木”的思想,脾胃之气为全身血脉通畅调达之本,故冲任胞宫之经血得脾胃之气方能按时、按量而下,不失其信。陈修园又云:“里円心生血,肝藏

4、血,冲任督三脉俱为血海,为月信之源,而其统主则惟脾胃,脾胃和则血自生,谓血生于水谷之精气也。”[1】故脾胃的调和为经血来之先后、多少的关键所在,这一观点在临床上治疗月经失调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3.调理脾胃以调月经《脾胃论注释》[4]云:“夫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主静而不主动;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阳气在于地下,乃能生化万物。”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而妇人以血为本,故经血失调,责之于脾胃也。《女科要旨》云:“若精血之来,前后、多少、有无不一,谓之不调,不调则为失信也。”信又属土,故调经应首重脾胃,然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分也。3.1调经分

5、虚实《经》云:土太过则敦阜。阜者,高也;敦者,厚也;既高而又厚,则令除去,宜用平胃散加大黄、闩芍药、枳实、桃仁之类。[1】此为月经失调之实证,如月经衍期不至,甚至闭而不行,平胃散合桃、黄之类可健脾祛湿通经,以促经血来之有期;若经血来时淋漓不畅而不止,平胃合桃、黄可除湿以宁胞宫,使邪去而经血自调。《经》又云:土不及则卑监。卑者,下也;监者,陷也。既下而又陷坑,则令培补,宜六君子汤加芎、归、柴、芍及归脾汤之类。[1】此为月经失调之虚证,如月经逾期不至或闭而不潮,六君、归脾类可滋养后天脾胃气血之本,使经血下之有源;若月经量少或点滴而下者,

6、六君子及归脾类可健脾养血,使冲任胞宫经血充沛而下之有量。3.2调经分阴阳《女科要旨》中首先提到了许叔微调经分阴阳的理论,许叔微以寒热分阴阳,认为阴气胜于阳气,则冲任胞宫感寒,寒则血凝,故经水来之衍后且量少;若阳气胜于阴气,则冲任胞宫血热,热则血沸,故经水来之先期且良多。而陈修园独认为“阴阳”二字专指脾胃而言。“盖脾者,太阴之湿土也,不得阳明燥气以调之,则寒盛;而阴独盛,阴道常虚。”用方上,于四物汤之中加入姜、桂、附、吴萸之类以温养中焦脾土,使经水不失其信。又云“胃者,阳明之燥土也,不得太阴之湿气以调之,则燥热盛,而阳独胜,阳道常实。

7、”[1]用方上,于四物之中加入知、柏、芩、连之类以清泻阳明之燥热,则经水自调。综上观之,《女科要旨?调经篇》所提出调经重脾胃的思想主要源于《内经》,并结合自己及前人的临床经验,从脾胃的角度分别论述了月经失调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临床中在治疗月经病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后世学者学习。参考文献:[1]余育元.女科要旨校注[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13.[2]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3]邹顺康.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评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8、,2014(6):18.[4]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脾胃论注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2,300.收稿日期:2015-10-2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