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43032
大小:10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6
《高二历史 人性的复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人性的复苏导入新课(板书:人)师: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个关于人的话题。请看著名哲学家吕秀才为大家表演的一段情景剧。(播放《武林外传》视频)师:吕秀才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人和宇宙有必然的联系吗?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这个问题不仅精神错乱的姬无命无法解决,恐怕在座各位也是束手无策。Whatshallwedo?坐而思不如起而行,让我们一起出发去寻找答案吧!有句话说得好:Justdoit!Let’sgo.(幻灯:欧洲人性之旅)师: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参加了欧洲人性之旅,希望可以找到问题
2、的答案。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素有“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之称的古希腊。这儿的哲学家一抓一大把,应该有人能解答我们的问题吧!问:“您怎么看待人和宇宙的关系?”访问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是世界的标准。”访问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人的道德才是绝对的标准。”师:从访谈中我们看出古希腊的学者们把人看作是世界的中心,人取代了神的地位。欧洲的人文精神从此产生了。(出示幻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师: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呢?到下一站去看看吧!顺着时间的长河,我们来到了中世纪。面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主教说:人到世上
3、是来赎罪的,必须控制自己的所有欲望,才能上天堂。人间是痛苦的,只有天堂才是幸福的所在。不许享受!不许思考!不许哭!不许笑!否则就等着下地狱吧!这样有多痛苦?我们来实验一下。(生同桌两人面对面,不许有表情,持续十秒)师:感觉如何?生答。师:我们才憋了十秒就憋不住了,欧洲人可是忍了好几百年呢!他们的人性被压抑得快要窒息了。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沦为神的奴隶。(出示幻灯中世纪人性被压抑)师:经过刚才的体验我们知道,压抑人性是很痛苦的,也是压不住的。它就像石头下面的草,迟早会把石头顶翻过去。沿着中世纪黑暗的长廊向前走,果然,在1
4、4—17世纪我们看到光明取代了黑暗。这是谁发出的光芒?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师:为什么它能发出光芒。生:人文主义、复苏人性、重视人等。师:是的,正是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再次得到了重视,人性得到了复苏,人文主义产生了。(出示幻灯14—17世纪人性复苏—人文主义)(板书:人文主义)讲授新课师:我们进入旅行的第三站,主题:人文主义。可是到哪去寻找人文主义的踪迹,怎么找呢?请一位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生读课标点击)师:谢谢你的介绍。为了方便旅行,咱们把导游说的概况整理一下,方便咱们按图索骥。(师生共同完成教材梳理)师:按
5、照这个图,咱们得先去哪儿啊?生:意大利、文艺复兴。师:好的,目标:文艺复兴,路线:从意大利到英国。出发!(幻灯:文艺复兴)师:文艺复兴,顾名思义,有无数的文艺作品可以欣赏,这回我们可以大饱眼福了!从刚才导游的介绍里,我们知道意大利有文学三杰、美术三杰。听说薄伽丘的《十日谈》是其中的代表作。咱们找来读一读吧!请看学案。(板书:文艺复兴文学)(学生分三组,读《十日谈》故事,说出每一个故事中人的特征。)一.第二天第四则追求财富,不择手段二.第四天第一则追求爱情,要求平等三.第九天第二则教会的虚伪,每个人都有欲望师:你怎么评价这样
6、的人?生:优点:解放人性,抨击神权的虚伪;缺点:对人性中的丑陋一面也加以颂扬,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师:是啊,解放人性是伟大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人的本能,那么这个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毕竟,人活着不仅要有物质追求,更要追求真理和美德。莎士比亚的出现弥补了《十日谈》带给我们的遗憾。(生齐读《哈姆雷特》)师:莎士比亚眼中的人有什么特征?生:理性、才能、文雅、智慧……师:从《十日谈》到《哈姆雷特》,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从本能到理性板书:文学——解放人的本能→理性师:与文学相比,美术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在下面的几幅画里,你又会看
7、到什么样的人呢?(幻灯播放:艺术作品)《纱罩圣母》母性之美《蒙娜丽莎》人体之美《雅典学院》智慧之美师:从美术三杰的笔下,我们又发现了人性之美。(板书:艺术——发现人性之美)师:英国学者佩森说:“文艺复兴是甜蜜与力量的结合。”古典文化从中世纪的沉睡中苏醒,这种睡美人被吻醒的甜蜜加上资产阶级刚从人间发现的人的物质与精神的力量,对中世纪神学展开了猛烈的冲击。神权的花岗岩大厦开始出现裂缝。离开意大利和英国,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哪里?生: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发源地。师:欧洲几乎全民信教。中世纪以来,天主教会的恶行已是罄竹难书,尤其是德意志
8、,成为了教皇的奶牛。在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影响下,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日甚一日,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幻灯:宗教改革)师: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罗马教廷正是这样的疯子,它贪得无厌,利用“赎罪券”聚敛财富。是可忍,孰不可忍。德国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终于按捺不住,发出了愤怒的呐喊。(链接到马丁路德发表《九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