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33103
大小:12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5
《战略联盟案例--丰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丰田的战略联盟案例丰田背景分析丰田(TOYOTA)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日TOYOTA生产包括一般大众性汽车、高档汽车、面包车、跑车、四轮驱动车、商用车在内的各种汽车。其先进技术和优良品质倍受世界各地人士推崇。即使在十分残酷的竞争当中,丰田也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007年的销量月为235万辆,这一数据也使得丰田汽车公司成为世界头号汽车生产商。表1丰田的战略联盟体系:集团或公司战略联盟形式丰田横向联盟通用丰田与通用合
2、资建轿车生产厂(NUMMI),双方股比各式各50%大众丰田在日本销售大众和奥迪汽车福特一方面福特学习丰田的汽油电力混合车辆的开发技术。另一方面丰田希望从福特公司财务服务的经验中受益。标致雪铁龙2001年共建合资公司,双方股比各式各50%,联手开发小桥车雷诺丰田与雷诺在哥伦比亚共同生产雷诺轿车和丰田货车,丰田占股份17.5%,雷诺占股份23.7%,其余当地出资大发丰田有大发50%以上的股份本田丰田与本田、马自达、三菱及日产共同开发零部件订货计算机网络Kirloskar丰田与Kirloskar集团共建合
3、资厂,于1999年底前投产日野丰田有日野20.1%的股份富士重工2005年丰田汽车公司(TMC)以6800万购得富士重工8.7%的股份。丰田纵向联盟与日本电装公司、爱信精机公司、丰田合成公司、亚乐克公司、关东工业公司、爱三工业公司等零部件、车体及车身生产商进行战略联盟。如:丰田与松下电器电器强化互相持股,两家公司在1996年成立开发、生产混合燃料车用电池的合资公司。丰田组成这些联盟的目的主要是,由于联盟的合作关系,使得双方互补长短和互通有无,使得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可以达到共赢的效果。[1]专业技术
4、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1丰田与通用横向联盟1.1联盟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汽车行业正陷入极为严重的衰退期,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和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导致了对高质省油的小型车的巨大需求。通用公司为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加大了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但收效甚微。丰田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汽车行业中最具成本竞争力的生产者,又拥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并有首创的丰田管理模式。然而,由于日本汽车的对美出口受到出口限额的限制,要积极的争取巨大的美国市场,需要丰田公司将生产基地向美国转移。如果双方进行合作,通用公司希望能够
5、在合资企业中直接观察日本汽车厂的生产方式,可以从丰田公司获得小型车生产技术、改善车间管理的经验以及稳定的供销关系等,而丰田公司则可以成功的打破汽车行业的贸易壁垒、望通过合资企业学习如何在美洲地区直接管理一家工厂、积累在美国的海外运作经验等。1.2联盟的形式1984年,通用汽车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共同组建了新联合汽车公司。组建新联合汽车公司是为了管理通用汽车公司先前在加利福尼亚的弗里蒙特的一个工厂。该工厂最早在1963年建设,由于紧张的劳资关系和较低的生产能力,于1982年关闭。尽管新联合汽车公司工厂的
6、自动化程度没有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其他工厂高,雇用的员工也主要是弗里蒙特工厂以前的员工,但是,新联合汽车公司很快就获得了比通用汽车在美其他工厂更高的生产水平。同时,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弗里蒙特工厂组装的雪佛兰诺瓦车,质量与丰田公司公司在日本生产的姐妹车丰田花冠一样可靠。新联合汽车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源于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从丰田公司向合资企业的转移。由于学习过程具有双向性,新联合公司的联盟具有“学习竞赛”的特征。在双方合作中,美国司法部所确定的时间界限具有实质性的影响。由于克莱斯勒公司
7、不断提出要求对这一合作进行反托拉斯制裁,因此,司法部要求这一合作只能继续到1992年。当然,这一限制最终取消了,到1999年,新联合汽车公司依然在运作。但是,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许多美国人不断质疑日本企业在联盟中的存在和接管新联合汽车公司的可能性,这些都说明丰田汽车公司的学习目标得到了实现。随着联盟的建立,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转移新技能的工作过程。按照通用汽车公司工厂内流行的行话来说,就是“新联合”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通用汽车公司将一些高层管理人员派往新联合汽车公司,与来自日本的管理人
8、员进行为期三年的共同工作。新联合汽车公司内设立了一个联合办公室,以便传递从通用汽车公司获得的各种信息(通过录像、数据库、文件记录、工厂参观等方式),并将其中的一部分方法移植到位于田纳西的Saturn工厂。通过向新联合汽车公司学习,通用汽车公司遇到了一道难题:因为尽管那些参与新联合汽车公司的经理对新联合汽车公司的管理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对这一模式能否成功应用于其他公司还有一些疑惑。只有少数经理人员真正掌握了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的有价值的技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