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蚌埠学院

材料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蚌埠学院

ID:24728744

大小:286.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材料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蚌埠学院_第1页
材料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蚌埠学院_第2页
材料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蚌埠学院_第3页
材料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蚌埠学院_第4页
材料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蚌埠学院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蚌埠学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材料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材料物理专业知识,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科学专专业人才;能在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测试、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应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材料的基础知识、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加

2、工、材料分析和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并接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加工、材料分析和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新、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熟悉国家的科技发展、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和职业诚信,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材料学科及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基本原理,材料设计、能级剪裁、性能优选的原则,以及材料的组成、结

3、构和性能关系;3、掌握材料的物理合成、掺杂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制备的主要方法及相关工程技术原理,掌握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现有材料进行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的初步能力;4、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材料物理专业在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新兴学科交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并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具备开展材料设计、制备改性、分析测试、新材料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三、学制及授予学位1、学制:四年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材料科学、物理学2、主要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数学物理方法、材料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物理实验、材料科学前沿、半导体器件物理等。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实践环节:军事训练、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专业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大学

5、化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材料表征实验、材料制备实验、材料物理综合实验、功能陶瓷与玻璃实验等。五、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除外)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任选课六大类。课内总教学时数为2615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为1009学时,占38.59%;学科专业基础课为900学时,占34.42%;专业必修课为334学时,占12.77%;专业限选课212学时,占8.11%;专业任选课96学时,占3.67%;公共任选课64学时,占2.44%。必修课程35门,选修课程17门(不包括公共任选课)。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

6、98学分(含综合素质学分1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为56.5学分,占28.54%;学科专业基础课为56学分,占28.28%;专业必修课为21学分,占10.61%;专业限选课13学分,占6.57%;专业任选课6学分,占3.03%;公共任选课4学分,占2.02%;实践教学31.5学分,占15.91%;综合素质10学分,占5.04%。本专业课程基于如下特点设置:1、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强调拓宽基础学科的范围,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教育,构建能适应终身

7、学习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基本素质。2、整体优化原则。从剖析本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入手,构建融汇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3、按专业大类构建“实基础、适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4、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从分析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恰当。六、附表附表一、教学时间总体分配表(以周为单位)名称总周数按学期周数分配12345678报到注册、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