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朗读的语文教学论文

关于朗读的语文教学论文

ID:24724333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关于朗读的语文教学论文_第1页
关于朗读的语文教学论文_第2页
关于朗读的语文教学论文_第3页
关于朗读的语文教学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朗读的语文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朗读的语文教学论文  润物有声    辽宁省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张岩    【摘要】朗读是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朗读的作用在于:它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它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能加强记忆,有益于健康;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朗读;情感;想象;作用    语文学科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朗读就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阅读形式之一,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

2、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是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因此,语文课堂要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    一、把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设置情景,激起感情共鸣    语言教学要以读为本,“正确、流利地读”才是学生把握文本思想的基础。教师应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分析理解,用自己的

3、话来改造原文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让与读者的心灵发生“碰撞”。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诵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如在上《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就指导学生通过读意会课文内容:1.初读。读通全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2.细读。即边读边议,边读边思。抓住关键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3.精读。欣赏课文精华。让学生反复吟咏、体味,与的感情产生共鸣

4、,真正感受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遣词,虚构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神仙世界,更深刻地理解诗人建功立业未遂、立志漫游、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学生在品读之时,情感也得以升华。    同时也要求教师要以娴熟的朗读技巧在“特殊”课上“示范”朗读课文,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境,为朗读作好情感上的准备。如在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人的感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悼然自伤之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中寄寓的悲凉之情。    二、恰当朗读,诱发想象,再现形象美,启悟人性美    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

5、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都熔铸着十分丰富的想象。(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f].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00-204    [2]张连元。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M].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