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1)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1)

ID:24721555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1)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1)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1)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1)_第4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1)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又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广泛的应用”。那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呢?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获取新知的突破口,那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的窗口。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呢?下面从三个方法阐述。一、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促

2、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在深入,智能在发展。“解决问题”数学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应首先把“问题”收集起来。没有问题,谈何“解决问题”教学?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问题”也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学生外出游玩遇到的买票问题,租车问题,每人家里的水电费问题等等。因而,在学生学习新课前,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先布置作业:回家找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观察一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结果第二天,学生们十分活跃,分别提出许多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

3、,有的问:“一年有几个月?有多少天?”5有的问:“二月份为什么只有28天?”有的学生马上说:“不对,我的年历的二月份是29天的!”。还有的学生问:“经常听到的上旬、中旬和下旬是什么意思呢?”“学了这些内容有什么用呢?”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通过思考后提出来的,此时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品尝到发现问题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思维能力与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营造气氛,鼓励提出问题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古人说:“学则须疑,疑则

4、有问。”但许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提出问题。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提问气氛了。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他们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是不愿提,不敢提。在提问题时,学生普遍存有“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另外学生确实懂得太少,无从问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1.营造“爱”的氛围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5、,激起学生敢想敢问。2.创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探索问题的环境5教师要创造一个十分自由、宽松、和谐、民主探索问题的环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互换角色,相互配合,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共同研究者,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使学生自由发问。3.创设激励氛围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发问,随时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老师和同学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他提出问题很重视;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6、偏差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的鼓励,赞扬敢提问题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迪。即使所提的问题幼稚可笑,有的甚至荒诞,也要保护他们这种热情,加以鼓励表扬。对于课堂上一时还没有勇气提问的学生可让他们课后继续提问题,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其最终能在课堂上提问。比如我现在所任班级,刚接手时,发现班上的学生由于对新同学、新老师不熟悉,很少举手提问。于是,我特别注重轻松愉快的提问环境,有学生提问我就表扬,或者老师示范提问,师生角色调换等,通过不断的鼓励、赞扬,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总之,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三、融入

7、生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1.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5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我出示了许多水果和蔬菜,让学生分一分。至于怎样分,按什么标准分,老师不作任何的提示。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找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有的是按水果和蔬菜分的,有的是按不同的颜色分的,还有的是按吃法的不同分的(生吃和熟吃)。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的

8、学会上进行了二次分类,先按水果和蔬菜的标准分为两类,每类中再按颜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