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

ID:24716060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4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 _第1页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 _第2页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 _第3页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 _第4页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 _第5页
资源描述: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种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2、注重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在教学,多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教学反思《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

2、)。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手、亲自体验

3、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2  第2篇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预览〗《认识平面图形》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1、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并看书预习。我先让学生在家找好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并

4、看书预习,进行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把自己的发现与父母分享,然后把准备好的学具带到学校。2、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3、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三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

5、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4、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3  第3篇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预览〗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一)  《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明确了转化的思想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知道研究一个新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已知入手,能够用多种方法探

6、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并且能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大胆的尝试并使用网络教学。在我最初的设计过程中,按照常规的方法引导学生先用分割的方法得到四边形内角和,再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但是网络教学教学就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效果也不是很好。后来改为不做任何方法的指导,采用完全开放的探究,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

7、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前我很担心,但事实说明,这种探究才是真正的让学生去尝试,去挑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总之我对探究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引入,我认为比较精彩。……图形的运动三教学反思4  第4篇梯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及三篇教学反思 

8、 〖预览〗教学案例及三篇反思《梯形的面积》教学案例《梯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可能性》教学反思周颖《梯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梯形的面积”是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