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重组微生物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分析

利用重组微生物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分析

ID:24713857

大小:6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利用重组微生物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分析_第1页
利用重组微生物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分析_第2页
利用重组微生物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利用重组微生物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利用重组微生物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分析戴宇恒(南方医科大学510515)【摘要】目的探究用重组微生物来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我院制药所中要生产的60份胰岛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传统方法制取胰岛素组。B组为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组。观察两组产生药物的难易程度、成木及生产药物后的药物疗效。结果:两组药物经过不同方法的制取,A组药品的有效率为26.7%。B组药品的总有效率为70%,用重组微生物来生产药物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制药的总有效率(11.2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重组微生物来生产药物蛋白比传统方法制取药物蛋白制

2、取容易、成木低且生产药物的疗效好。【关键词】重组微生物;药物蛋白;生产;价值分析药物蛋白具有毒性低、很强的特异性、活性较高、在临床上有较高的作用等特点[1]。观察用不同方法制取的60份胰岛素,判断用哪种方法制取得到的胰岛素价值高,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取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我院制药所中要生产的60份胰岛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分为A、B两组。其中30份采用传统方法制取,另30份釆用重组微生物即胰岛素制取。1.2方法A组采用传统方法制取。制取过程主要注意蛋白质的不稳定性,防止病原物的污染。制作过程较为网难,且生成药物的不稳定性较大,整个过程经费较高[2]

3、。B组采用重组微生物即胰岛素制取。由于现在的科技己经对大肠杆菌的自身基因了解十分清楚,可直接利用其培养蛋白质,而且由于培养基较为便宜及其自身表达的水平高,生长速度快,选用此菌的成木就很低。大肠杆菌可以在人体内很好的生存,因此制取后的稳定性较高[3】。1.3疗效评定标准:药物制取后给予模拟应用,经过一段吋间后未变性能够经过胃后存活并最终起效为有效,经过一段吋间后未变性但在胃中因胃酸而失活或经过一段吋间后变性为无效[4】。1.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r表示检测的结果相关性,采用冋归系数假设检验的x2检验差异的显著性,p<0.05为奋统计学意义。2结果

4、2.1两组不同方式制取药物蛋白后的药物使用情况将两组不同方式制取的药物蛋白后进行应用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结果见表1:表1两组不同方式制取的药物蛋白后进行应用后的结果将结果经x2检验,两组药品经不同方法制取后的冇效率具冇明显差异(11.28,P<0.05),即B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人多采用重组微生物来生产药物蛋白。重组微生物有很多种,像重组毕赤酵母菌,大肠杆菌等[5]。本研究选择了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大肠杆菌自身的特性易培养,且他的培养基价格便宜,因此其成本低,11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能很好的给予蛋白质的不稳定性以互补,使其能

5、够不易变性,在胃酸中也能成功起效。但其也旮一定的缺点,奋效率也未达到100%,因为在制取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闲难需要克服。0前为止,导致其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外源基因序列虽不是终止子但被人肠杆菌误认为是终止子或者是其中含有内含子,还有一些是由于有比部分密码子更吸引大肠杆菌,导致细胞内的外源序列不能被发现。第二是因为人是高等的哺乳动物,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表达人基因吋,会冇一定的限制,因为它没冇属于真核细胞生物的功能。而用传统方法制取的过程中闲难更多,我们生活的环境想要完全无菌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很容易被病菌等感染。而蛋白质的稳定性极差,受到环境,稳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其变性

6、,尤其是人体中胃酸很容易使其变性失活,因此用传统方法制取药物蛋白成功率低。虽然用微生物重组的方法来生产药物蛋白也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但和采用传统方法来制取药物蛋白相比,此方法成本低,成活率高,疗效好,因此在临床上应应用此方法制药。参考文献[1】邹广众.重组蛋白表达系数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砬用[」].生命科学仪器,2009,(7):55-59.[2】李振国,徐明波,牛罡,等.在大肠杆菌周质表达重组蛋白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1,18(1):73-76.[3】吴静,雷楗勇,张莲芬,等.改善稀冇密码子和氨基酸残基限制提高重组人ADAM15去整合素结构域蛋白表达水平[」].微生物学报,2

7、008,48(8):1067-1074.[4】李向阳,张嘉保,任文郅,等.酵母双杂交系统在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砬用[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1,13(1):26-28.[5】韩双艳,李华珍,金子,等.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及其在非水相酶催化合成中的应用[」].生物工程学报,2009,25(12):1784-178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