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

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

ID:2471348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_第1页
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_第2页
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_第3页
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  一、“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有残缺的家庭。“家庭残缺”势必造成教育的残缺,这一因素在当今社会,更加凸显,比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或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低下,生活有各种问题等。他们主要表现为内心脆弱、自卑、放纵自己、沉默寡言、仇视家庭或社会、个性较强、缺乏爱心等。  2.留守家庭因素。现在也有些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经商或学习,特别农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祖父母、外祖父母居多)监护、教育的孩子。这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引导较少,缺少父母更多的关怀和爱。这些问题学生表现为任性、恃强、自我

2、为中心、自私,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  3.家庭教育方式因素。一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现各种不正确的方式。一是对孩子管教过严,要求、期望太高,总是要求孩子按大人的理想去做事情,不容忍孩子犯任何错误,孩子失去了就有的自由,感觉不到快乐,问题也随之而然出现;二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放纵。这类父母往往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衣、食、住、行,或对孩子不闻不问,很少关心或忽视孩子心理的成长,总是在发现问题后却发现不能补救。  (二)社会的因素4  社会因素也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一种教育叫作潜移默化,孩子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耳闻目染地对接触

3、到社会当中的一些不良气息。当中或对缺少父母、学校的及时引导,从而导致孩子心理的扭曲,孩子表现为是非混淆,模仿不良形为等。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地方,但也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一个因素。比如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学校过分追求分数,学生压力过大,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厌学情绪;班级容量过大,班主任、老师鞭长莫及,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及时处理一些问题,导致各种问题的滋生,问题学生也会产生。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也会有一些个例因素存在。  二、“问题学生”的管理策略  (一)学校教育  学校是对于学生教育最重要的平台,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帮助

4、问题学生的义务和责任,班主任的教育更为重要。  1.放平心态。应对问题学生要以平和的心度进行转化教育,不去抱怨。绝大部分“问题学生”本质是好的,他们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关注。  2.树立榜样。教师的每一个语言、动作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教育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榜样。榜样的作用对问题学生同样适用。  3.尊重学生。真正将问题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的眼光去看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地位和其他人一样,不能以暴制暴,形成对立面,要让他们知道教师更加关注他们,期待他们的转变。4  4.用爱感化。霍懋征老师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位问题学生都期待教师用爱去感化他们。要对他们做到多

5、一份关注,多一份真诚,多一点爱心,多两回交谈,多几份宽容。  5.德育教育。重视德育课,增加学生法律素养。给学生介绍了各种法律法规,借用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多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心他人。  总之,要针对问题学生的成因特点,灵活地选择教育方法,促进问题生的转化。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避免和减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脱节。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家长要与学校一起做问题学生转化工作。  2.搭建学校家庭教育平台。教师家访是帮扶优化家庭教育的重要举措。便于直观感受和把握问题学生

6、家庭教育的主要缺陷,究竟是教育方式问题、教育环境问题还是教育关系问题,都可以通过家访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缺陷。同时也可以开展家长讲堂、问题学生转化经验交流会等,增进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面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和学校要及时发现问题,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离社会上的不良习气。  (三)家庭教育4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也是最长久甚至终生的导师。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终生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进入到关键阶段,小学时期孩子所走的每一步

7、对他以后的人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转变观念,不能过份依赖学校教育,不能轻视德育教育。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不过份溺爱孩子。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