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化-第1

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化-第1

ID:24705079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化-第1_第1页
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化-第1_第2页
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化-第1_第3页
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化-第1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化-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化

2、第1    ——脱离【「本土化」vs「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今年(2001年)的8月6日,台湾社会学期刊在台大社会系举办了一场「创刊」发表会。这份刊物是由台大社会系和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两单位共同支持出版,但是在编辑作业上却是完全独立的。而新出刊的意义同时包括承继了过去两个单位各自出版的台大社会学刊以及台湾社会学研究,所以在新创的同时,也试图保留以往两份刊物的优点。这样做当然预期会有一些积极的作用,或许可以扮演促进社会学知识的生产与发表的角色,也希望能藉此建立起较有公信力的同仁评

3、鉴的文化惯习。不过真正直接促使这份刊物的诞生的原因,却是因为过去两单位所办的刊物,被国科会人文处与社科中心所主导的期刊评鉴,列为有待认可(或「受奖」?)之「观察」名单。如果短时间之内不能有具体提升的作为,设法成为可正式「认可」的期刊名单,将来可能会产生稿源不足的问题。合并与新创一份不隶属任何单位的期刊,或可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国科会学术奖惩系统所发动的「认可」与「评鉴」的压力脉络中,社会学界同时面对另外一种评鉴论述,就是有知识生产必须「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这里所谓「国际化」,指的是台湾掌管知

4、识生产的组织或体系,如国科会、中研院、教育部、各大学的主事人、特别是不在我们这一个学科的,如自然科学与经济学,都不断提出人文社会科学需要「用英文发表」、「在国外发表」的问题。同时,因为期刊评鉴的工作,有些单位同时引进「记点」的分数制度,而国内与国外期刊,则经常被讨论,如何对照评分。有一些主事人进而特别强调在国外出版的「道德」与「必要性」,比如主张「学术是无国界的」,「竞争必须国际化」,如果不敢尝试,实为让人鄙视的「井底之蛙」。如果说国外出版相对于国内出版,是更可欲的追求目标,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为什么

5、大家还要费心力去出版一份在地的新学刊呢?这不是逆势而为吗?我们为什么不鼓励大家就用英文书写,到国外投稿就好了呢?我们如何看待那些只用中文书写的研究呢?另外一个问题属于「本土化」的问题。在台湾社会科学「本土化」其实已经讨论了很久。不过当初(1970─80年代)说的「本土化」是在「中国vs.西方」以及「中国化」脉络下的意思,而现在的「本土化」则比较含混,或有些人会和政治场域的「本土化」当成可借用的词汇。像台湾社会学这份英文叫TaiwaneseSociology的刊物,会是一个有多强调「本土化」的刊物呢?

6、如果是,那么它将何处理其它的研究呢?比方越来越多人投入的中国大陆研究?或者,要不要刊载日本或者东南亚研究呢?或者要如何处理台湾社会内部的新加入元素呢?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样的刊物是否能够处理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内涵以及相关之研究。我虽然是创刊编委之一,但根本不能代表这份期刊,也不能替这份期刊做任何政策的说明。我只能从我自己的社会学的看法,提出对于上述问题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有的已经在创刊会场上表达过,这里再做一些整理,并非定论,而是俗话说的「引言」、「拋砖引玉」吧。社会学的「国际化」vs.「本土化」,是一

7、个假问题社会学在欧洲,毫无疑问是「启蒙之子」。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是社会学的先行者,虽然大家把学科(纪律?)(discipline)的成立功劳归给孔德;而近代社会学诞生的大历史脉络是资本主义发展,在法国则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而在英国则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及达尔文主义。那在中国呢?恐怕是面对帝国主义,被迫进行西化与现代化的一部份吧?最早在中国提倡社会学的,都是戊戌变法时代有关的新知识分子。如康有为、谭嗣同(仁学),另外包括翻译群学肄言(TheStudyofSociology,1HerbertSpencer

8、)的严复等,章太炎则在1903年将由英文译成日文的「社会学」译介到中国;而二十世纪初在中国享有盛名,远超过当年孔德之于法国,史宾赛之于英国,则是有启蒙思想的大儒梁启超。他们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社会学者」,而是广泛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理则学等,去批判传统与思考建构『新文化』时代的知识人。他们大多希望借社会学,还有其它,提供视野与伦理原则,给中国带来改革。之后五四运动时期的精神领袖蔡元培,也是民族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支持者,但真正将具有服务社会底层涵义的社会调查、乡村研究、都市研究等介

9、绍到中国的,则是各教会学校的传教士、英美国籍的教授或归国留学生,好比领导燕京大学(基督教创办)社会学系十多年的哥伦比亚博士吴文藻2,以及至今仍被称为典范之作的清华大学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有一项统计说,从1927到1935年之间,全中国大大小小的实地调查有9千多件3,而根据1947年12月的一项调查,全中国有144名社会学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其中有10名美国人和134名中国教师,而其中又有107名是留学生出身。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