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陶俑审美探究

汉代陶俑审美探究

ID:24700319

大小:6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汉代陶俑审美探究_第1页
汉代陶俑审美探究_第2页
汉代陶俑审美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汉代陶俑审美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代陶俑审美探宄内容提要:汉代陶俑在历史上的地位没有秦俑的那么显著,但是陶俑作为中国古代墓葬陪葬的主要器物,其种类、造型繁多。在陶俑本身体现出当时艺术状况的同时。也是当时整体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更能反映出当时的人们的审美特征。本文的一个主要从审美出发探宄当时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社会经济背景。关键词:汉代陶俑、审美、汉代社会。正文:俑产生于屮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目前最罕的俑见于安阳殷墟商代王室墓屮与人殉一同发现的双手绑缚的奴隶俑。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进步导致了人殉时代的终结,代替人殉旧俗的随葬俑兴盛起来。这一吋期的文献《孟

2、子》、《礼记》也首次山现关于俑的明确记载。陶俑在巾国古代各类俑巾是数量最多的。西汉早期的俑性质和秦代兵马俑相似,多是用军阵來送葬的模拟物,但在规格上要比秦俑小得多。汉代早期的陶俑沿袭秦的风格,造型比较呆板,主要是用整齐的阵列叫人们展示为死者送葬的森严军阵。两汉时期厚葬风气盛行,人当时是“事死如生”,“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同时,人们还以丧葬是否隆重,作为孝与不孝的重要标志,而忠不忠君又以孝不孝为尺度,故“世以厚葬为徳,薄于为鄙”在最高统治集团的倡行影响下,各郡县大小官吏。贵族地主,尽相仿效,中小户人家乃至不借倾家竭产,以求厚葬。

3、这种风气客观上为陶俑的发展提供的前提的条件。汉代的四川,是当时全国农业最富庶的地区。罕在先秦时期,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己相当髙了,这为四川汉代陶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这无论从文献资料,还是文物考古材料,都可以得到证实。2自公元前329年并巴蜀以后,社会经济更加迅猛发展。其原因是蜀地区固有的经济基础外,秦在巴蜀地区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推行郡县制,大兴水利;铁器推广使用并且多次大规模“移民入蜀”等等。汉代的陶俑为追求神情韵致,不讲宄细节,对五官、衣纹等只作简单交待,举手投足、节奏感强,这与秦俑的一丝不苟的写实形成

4、对比。在汉代以前,雕塑,陶俑的形象多是淡漠肃穆的,到了两汉,陶俑的面部神色是呈现端庄沉静的特点。在汉代以前,雕塑,陶俑的形象多是淡漠肃穆的,到丫西汉,陶俑的面部神色是呈现端庄沉静的特点。一方面是陶俑制作艺人来自于民间,他们的艺术创作气质,灵感都是仅仅来自与生活。陶俑作品拙气的背后是民间艺人的率真。民间生活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对于生活屮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工匠,表达在陶俑上,来到我们的眼前。除了四川,在河南地区也有较多的汉代陶俑岀土。河南是汉代的重要活动区域,洛阳作为两汉的陪都、东汉的都城,两汉年间均居重要地位。许多达官显死后埋葬于

5、此,这便促进了河南陶俑的兴盛与发展。河南出土的西汉彩绘陶俑,保存完好者数量不多,主要为女侍俑,或立或坐,制作相当精美,通体施以白色粉底,衣饰素雅,黑彩秀发,朱红描绘嘴唇,眉眼细致刻阃,面庞清秀,体态端庄,表情温顺,娴雅大方,典型地刻划出了王公贵族家庭侍女的风貌。这类女俑在洛阳和三门峡等地有所发现,如1986年洛PN市孟津县出土的两汉彩绘女侍立俑,高75厘米,泥质灰陶,中空圆雕,白粉打底,上施彩绘,头梳中分双髻,面目圆润,袖手恭立,身穿右衽三重衣:内为红领黑衣,中为白领绿衣,外为褐领宽袖曳地束腰喇叭形浅黄袍,腰系红带,带端下垂,臂饰白

6、色条纹,袖口红绿褐彩。人体比例塑造匀称而修LC五官衣纹刻画细微而写实,真实地W现了汉代妇女的形象和装束。西汉立国初期,高祖将大量前朝贵族亲属赐予功臣们为奴婢,所以工匠们在制作陶俑的同时,也许是出于对此类人物特殊的情感,婢女俑的形态无一不婀娜多姿,动作端庄,沉静的面容和其曾经高贵身世与现在的处境绞合给人们带来一种审美上和感情上的张力和触动。两汉的陶俑一方血继承了秦代的基本风格,但是风格不同于秦代陶俑面部冷峻枕戈待旦的样子,可以看到西汉军陶俑的面色柔和,可以看出来社会富足安定给人们带来的轻松。总体来说,在西汉时期,墓葬的陶俑审美风格一方

7、面受到当时的厚葬风气的影响,在规模上有些地区比较大,另外随着社会的安定再到国家强盛,整个社会所流行的风气也改变,从秦朝时期的紧张肃穆向平和沉静发展,这种生活化,艺术化的趋势在接下来的时期发展的更为深远。东汉时期的陶俑艺术更加贴近生活,题材也不仅仅是侍女等方面了,有了更多來源于生活的场景。各种动物俑:牛、马、猪、狗、羊、鸭、鹅等等。甚至连耕作的水田.汲水的水井也不忘记。3显示出汉代人既浪漫又现实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津津玩味和充分肯定。河南东汉彩绘乐舞百戏俑艺术,还善于运用组群雕塑的方式,来表达复杂的闪容和较大的场面

8、。1954年洛阳烧沟汉墓二十三号墓出土的东汉乐舞杂技俑群,高5.1〜14.5厘米,俑皆陶质粉彩,白粉为地,上绘朱、黑、褐、绿等色,大都模印出衣纹以示衣挎。一人吹排箫,二人作吹奏状(乐器己失)。一•人作掩珲伴唱姿态。杂技俑小巧倒立。俳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