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传播者探究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传播者探究

ID:24698131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传播者探究_第1页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传播者探究_第2页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传播者探究_第3页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传播者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传播者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传播者探究  一、商人  既然是一条商道,古丝路上最主要的旅行者当然就是商人。为了赚取商业利益,他们成群结队常年累月地在丝路沿途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奔走。因为职业,他们必须同不同语言、文化、民族或国籍的人交往。这种职业习惯,自然而然地造就了他们见多识广、博闻强识、能言善辩的特点,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眼中公认的消息灵通人士。古丝路上众多的传播者,商人是其中的主力。  古丝路上来往的商人数量之多,商队规模之大,古今中外学者多有记述。北魏学者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中记载: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矣。大秦即东

2、罗马帝国,商胡贩客即西域商人。《周书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使团通使北齐,西魏伏击了这支使团:凉州刺史史宁觇知其还,率轻骑袭之于州西赤泉,获其仆射乞伏触扳,将军翟潘密、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一次伏击竟虏240名西域商人,可见丝路沿途来往商人之多。至于商队,人畜车马全算上,再加上随队保护人员,规模更大:每支商队的骆驼数目多寡不等,有50头、100头,甚至多达1000头。商人总喜欢结队而行,这是因为在遇到劫贼的情况下能增强抵抗力量。最富有的人养一些弓弩手作为私人保镖,稍穷一点的就出一点钱求助于前者的保护。除了西域商人,也有大量中国商人沿着丝路远赴西域经商。15世纪

3、初,西班牙宫廷大臣克拉维约出使中亚帖木儿帝国,在首都撒马尔罕就亲眼见过一队拥有800匹骆驼的中国商队,满载着绢、缎、麝香、钻石、珍珠以及大黄等商品:我们行至撒马尔罕之数月前,有自中国国境内来此之大商队。商队拥有骆驼800匹,载来大宗商货。及帖木儿远征归来,认为商货既系中国天子境内运来之物,遂将人货一并扣留,不放一人归去。古丝路来往商人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古丝路商人经商的同时,还附带兼任着传播者的工作。在古丝路沿途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看来,商人不仅是买卖人,还是传播远方信息的灵通人士。麻赫穆德喀什葛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这样解释商队:arkx,商队。这个词在言语中是这样用的:

4、yrakyrsavnarkxkldürür。远方的信息由商队带来。同时代的另一位维吾尔学者优素福哈斯哈吉甫也在他的名著《福乐智慧》中,就商人的这一特点做了强调和论述。在他的眼里,商人作为传者,传递的不仅是远方的信息,还可以传播人的名声:所有的商人都是这样,敞开大门,和他们交往。对待他们应该慷慨大方,你的名声由此而四处传扬。世人的名声由他们传遍,好名声坏名声他们都传。请听周游世界之人来讲,他曾奔走四方,见多识广:倘若你想使自己名扬四海,就应将异乡人好好地对待。倘若你想在世上扬名,对商人的回赠千万莫轻。男儿啊,你想获得好的名声,要好好对待商队和异乡之人。和商人就

5、应该这样交往,你将生活欢乐,名声传扬。  在两位古代维吾尔学者眼里,经商仅仅是商人的本职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文化交流、信息传递的传播者。在古代交通非常不便,信息极度匮乏,传播手段又异常简陋的情况下,丝路沿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之所以能够了解外界信息,接触不同文化,商人无疑作出了极大贡献。  二、宗教信徒  丝路沿途国家众多,居民信仰亦复杂多变,祆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佛教、景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都曾不同程度地传播和流行。不同宗教的虔诚信徒,或为了寻求真理,或为了弘扬法义,沿着古丝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长途跋涉,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世界三大宗教中,以佛教诞

6、生最早,在古丝路沿途传播一度也十分昌盛,其弘法求法教徒最具代表性。  佛教传入西域以及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已很难考证,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直至佛教在印度以及西域各国最终式微,一批又一批的佛教信徒或西行求法,或东下弘法,历时甚久,数量众多。中国佛教徒西行求法一般认为始于三国朱士行,两晋南北朝时形成第一次高潮,隋唐时期西行求法者依旧不少,且出现了诸如玄奘这样的对中印文化交流影响深远的重要代表人物。宋代是中国僧人赴印的最后一个高潮,北宋初年宋太祖曾派遣僧人行勤等157人西去印度,是中国历史上官方派遣的规模最大的访印度团队。宋之后,由于佛教在印度以及西域各地的式微,

7、西行求法的僧侣就极其稀少了。至于东来中国弘扬佛法的佛教徒,据统计,仅限东晋南北朝时期,仅限印度籍僧人,便有55人,较此前有着极大的增多。其中来自罽宾的有13人,来自北印度其他地区的有8人,来自中印度的有8人,来自南印度的有3人,来自狮子国的有6人。自三国至隋唐,绝大多数的佛教求法弘法僧侣早已佚失名姓,仅有少部分人得以见诸典籍,其中较为人所知的主要有:朱士行、法显、鸠摩罗什、玄奘、不空、裴慧琳等。  朱士行一般被认为是西行求法的开拓者,法显则归国后著有《佛国记》,内容记述沿途各国的地理、交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