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9608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第1 一、然而,从"学"和"教"的关系看当前的作文教学,不能不令人担忧。(一)、从小小称谓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习惯上,这对关系被教育工们称为"教"和"学"的关系。然而,这个习惯性的称呼仅仅是出于偶然吗?我不禁陷入沉思。在主体性教育研究开展得红红火火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头脑中仍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那只能说明主体性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内化到我们深层的教育教学观念中去。教学中,包括在作文教学中,这个表层意识中的"学生是主体",和我们深层意识中可能存在的、甚至自己至今也不敢直面相对的"我是主体"相较量的时候,我们总是不由自主
3、地在行动上用自己的"一言"代替了学生内心的呼唤,它的力量又是多么的微弱呀!因此,我想首先在称呼上起用"学"与"教"的关系,以警戒自己。在我看来,当前我国主体性教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在于研究者们开始把重点从研究"教师怎样教"转移到了研究"学生怎样学"。教师要想成功地教学,首先必须研究"学生怎样学",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师怎样教"。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的"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正因为如此,当前我们的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即是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如要要从根本上使"学生主体性"观念内
4、化成为教师门教学观念和自动化的教学行为,我们仍然任重道远。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一、学生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出发选择学习的内容,对外界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因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心理年龄特点等制约着整个教学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怎样学"要制约着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教",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心理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有选择性的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经验。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恰恰代表性
5、地反映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描写小动物的外形。老师在指导了观察方法之后,先布置回家仔细观察小动物并认真填写观察表格,然后让学生带着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写作文。其中有一个作文水平不错的学生,他的作文整篇作文看下来,如果捂住作文题目,我相信任何人看到的只能是模糊不清的"神秘"小动物,因为,实在看不出是什么小动物!老师经过调查得知:有的学生是家里养了小动物,有的是亲戚或邻居家有小动物,还有的是家长带着学生去动物园观察动物……这个学生家里没有小动物,为了完成老师的观察任务,就从家里的老照片中翻出一张小狗的旧照片,但照片上的小狗已经模糊不清了……
6、总体上说,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地体现在学生作文中的谋篇、构思、谴词、造句中;体现在学生对用怎样的语言,去描绘身边的事物、描绘自己的生活中;现在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中。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与否,发挥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教学的成果。(二)、透视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作文教学的任务在于:依据语文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把人类积累的写作基本理论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写作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写作的主体,教学的主体甚至社会的主体。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主导要经过学生主体的内化才能实现,教师
7、的主导作用还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因此,作文教学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必须处理好"学生学写作文"和"教师指导作文"的先后顺序,必须实现"主体"和"主导"的相互运作,协调统一。但事实未必恰如我们所愿。当前,作文教学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不能摆脱"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协调交互作用却成了教师为中心的活动,颠倒了"学"和"教"的关系,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应有的尊重和发展。这也是造成学生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或厌倦心理的一个原因。虽然许多的作文教育工在实际的教
8、学中或多或少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有意识地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但仍然是"杯水车薪"。一是因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所以至今还在广泛地使用,这与我们的考试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以命题为主的作文考试(特别是高考)没有根本的转变,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们也没有能力,更确切的说,没有魄力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事实上,许多在作文教学中颇有造诣的优秀教师介绍他们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时,台下听讲的我们一边感叹优秀教师的"技高一筹",一边感叹自己在作文教学中难以完全放开手。一些教师们一面高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