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

ID:2469069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_第1页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_第2页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_第3页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_第4页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  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基本技能,形成用数学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同时,要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成为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  1.精选作业,科学指导。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的达成度则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作业设

2、计应科学合理。教师有准备地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突出知识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精心设计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新内容,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内容的选择应从新、近、活、精等方面入手。  3.布置探究性作业。5  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一般在新授课后,采用课外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调

3、查、假设、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或者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作品;这种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深化教材―查找资料―动手操作―成果汇报―总结评价。讲授《展开与折叠》这节课后,设计这样一个作业: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2)你能设法得到如图1所示(图略)的平面图形吗?(3)如图2所示的图形(图略)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形?(4)试试看,你最多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它们有规律可循吗?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把小组内的结果进行交流,在墙报上张贴。这种知识性的探究作业,

4、既克服了以往作业的缺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情境性和合作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具体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去完成。教师要善于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生活,增添学生做作业的情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过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行程问题时,我把全班同学带到了操场上。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两种形式的比赛。一是每组选出两名同学,绕操场向背而行,看哪组的两名同学能接上头。二是

5、每组选出两名同学,绕操场同向而行,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先到达原位。之后找出两种比赛形式中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联系。5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数学作业的设计应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一个新场所、一个试验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题目,可以有优秀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交互命题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同时,合作性的数学作业也是非常吸引人的。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与交流,学生共同完成一项数学作业。对于每个参与其中的学生来说,都能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观点

6、和结果,适应现实社会对人才的时代要求,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受到交互性教育和发展。  课后,老师不留统一的作业,但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就当天的学习内容给老师留一道作业题,并附答案。第二天再和学生分别交流。  5.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归还学生的主动权。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

7、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5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

8、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