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ID:24689497

大小:74.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4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_第1页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_第2页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_第3页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_第4页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赵雪倩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外国语学院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国N本科教学阶段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研宂成果,分析了高职外语类专业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教师、学校等层面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对策。关键词:高职;英语专、Ik;踏文化交际;问题;对策;作者简介:赵雪倩,天津屮德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翻译。基金:基金项目: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校级优质课程《跨文化交际》(英语)(ZDKC-202)近年来,外语教学界

2、已意识到外语不仅是语言本身的学>人文化教学层面的著作、研究引起广泛关注。教育部2000年公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和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分别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作出了和应阐释:“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A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然而,上述要求并不够具体,且依旧没有对高职外语类专业跨

3、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定义,使得高职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课程面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胡文仲教授综合中外跨文化学者的研宄,将跨文化能力定义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并将其包含的要素归纳为“认知”“感情(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同时,胡文仲收集、对比了中美两国高校跨文化交际和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都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0标高、通过跨学科培养而得以实现的双层次能力。二、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讲授四W英语专业

4、《跨文化交际》课程,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课程后的评价反馈,总结出如下儿大问题:(一)学生基础薄弱,跨文化意识差高职学牛.语言基础薄弱,词汇、句型、阅读等方面的欠缺成为阻碍他们从对语言学习的认知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的最大障碍之一。冋吋,因为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母语产生的负迁移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从语言本身的层面扩大到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层面。(二)师资短缺,专任教师少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师资短缺、教学任务重的难题。一名英语教师可能承担综合课程、听说课程、跨文化等多门课的教学任务;课时量大并II不能专注于某一研究领域。此外

5、,跨文化交际课程本身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实践经验。三)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统一规范伍括木科英语专业在内,国内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多从属于高等教育外语专业类。而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对比和实际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探索,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跨学科、跨阶段的任务。单一的课程设置,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无法连续完成。(四)缺少适用于高职的教材,知识性大于实践性目前国内可见的出版教材,无论是引进国外原版还是国内出版教材,均主要适用于本科教学,少数几本高职阶段的《跨文化交际》教材基本全部用英语编写,对高职学生的语言水

6、平要求较高。此外,根据笔者对屮外跨文化交际教材、教辅用书的调奔与对比,国内教材偏重知识本身而缺少具体实践活动的讲解与展示,使得学生和教师均陷入“纸上谈兵”的教与学。(五)测试与评价标准难界定能力培养的评价不同于知识评价,单一的笔试难以考量学生能力层次,II高职院校的诸多现实影响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考核体系。而跨文化能力区别于其他语言能力,更难以通过简单方式进行考核与评价。三、高职院校跨文化交际能力解决对策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笔者讲授《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实际体会,从社会、学校、教师几个角度,提出如下解决对策供参考:

7、(一)补充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异于本科教育的培养方向,从国家以及社会层面制定纲领性文件有利于为各学科提出具体、明确的教学方向,也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由单一的语言学科任务转变为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教学任务,真正提高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二)完善课程设置笔者认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中等教育阶段开始逐步介入,并形成在高等教育阶段实现语言与文化同步进行的非简单、非单一课程设置体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应仅仅停留在16或32课时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或其他同类型课程中,而应该

8、贯穿外语教学的始终,形成“文化课程为语言教学提供生动、新鲜素材,文化能力提升促进语言提升”的良性局面。此外,文化类课程的设置可以分阶段进行,在考虑学习者知识水平和语言与文化学习规律的棊础上,逐渐从具体、直观、概念性的简单生活场景过渡到抽象、间接的复杂工作交际场景。(三)补充实践性强的双语高职教材结合高职学牛.的学习特点,编写适合初、中阶段教学环节的双语类跨文化类课程的教材,可有效缓解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