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8289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讲究育人方法 尊重学生人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讲究育人方法尊重学生人格 摘要:德育教育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每一种方法都是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各种好的德育教育方法的配合和利用,构成德育教育体系。众所周知,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个别方法来实现,必定是科学地综合运用德育教育方法的结果。所以作为教师要熟悉各种德育教育方法,并且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只有这样,对学生进行施教时,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必要性;方法途径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班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层组织,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学校必须依靠教师才能实施
2、德育目标。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如何做好本班的德育工作呢? 一、进行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在教师和家长的眼中,学习成绩成为教师、家长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只注重某种应试教育,却忽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已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地方,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我们培养的每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我认为“学会做人”4教育应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德育渗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
3、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用关心,让学生体会到爱心 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实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每一名学生在某一个阶段,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被关心的对象。对于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教师在生活上的关心无疑是雪中送炭;对于问题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外力作用逐步变成自身转化的内动力。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状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学生就体会到教师的温暖,在学生上更加勤奋,因为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精神上的赋予,
4、他们体会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教育的关心使他们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常谈心,和学生交心4 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工作对象。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谈心,通过学生的语言直接或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教师的一次谈心、一个信赖的目光、一次微笑、一次期待眼神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感悟。课外活动中,应主动接近学生,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交谈,共同挖掘生活中、学生中的问题,从而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心理。对于外向型学生,教师可以更多的与他们交谈,以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为题材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对内向型的学生
5、教师则必须首先接近他们,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适时加入他们的活动,细心分析他们的言行,或在集体活动中借题发挥,正确诱导,真正从心灵上与学生交流,达到全面了解学习生理状态的目的。 四、用诚心,使学生有恒心 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应以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不结合实际空口说教育,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要一味责怪,应从其危害性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教育,用尊重学生的爱心,换取学生的理解。特别是在对待问题学生时,由于问题生意志相对薄弱,自我控制和自我管
6、理能力较差,对存在问题的克服和矫正需要时间和过程,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但要严而有度,不是揪住不放,不要吝啬微笑,少一些威严架子,让他们感受到和蔼可亲,切不可总是冷若冰霜,,讽刺挖苦,流露出厌恶感。使学生能够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达到持之以恒。有这样一句话说的好: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教师站在哪个角度去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 五
7、、精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合作的过程,所谓“师生合作”4就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授课应精心,促进学生学习热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会积极地思考,大胆的探索事物的实质,对事物的观察也变得敏锐,逻辑记忆力也会加强,想象力也丰富。因此,教学中动脑子多用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其次,突出学科特点,多应用直观教具,设置悬念,让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的学从“要我学”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