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8091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不可否认,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果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如鱼得水,也会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育人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专业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的工作中,一切都应建
2、立在教师的人格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精神的力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人只能靠人来建树。”《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教师、家长、社会风土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所以,道德高尚、幽默风趣、责任心强的品德与社会老师本身就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影响作用,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春风化雨般地感化学生,这是品德与社会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有效结合的重要因素。4 有时,老师一个关爱的动作,一个会心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会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掀起感情的涟漪。所以,品德与社会课老师要在严格要求
3、自己,广学知识,深入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会谦让、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合作,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身先士卒,努力完美自己,成为优秀的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更好更快捷地实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说教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优化自己的性格结构,完善自己的人格。 其次是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感悟的目标设置是德心有效结合的关键。与传统品德课不同的是,《品德与社会》课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更加凸显了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和生成性,强调让学生
4、在生活性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最终生成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培养基本道德观、人生观以及形成良好品性的目的。这样的目标设置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再其次,来自学生生活和真实世界的内容安排是德心有效结合的前提。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品德课程的基础,他们品德的形成植根于自身真实的生活世界。 再其次强调师生平等对话的多样教学模式是德心有效结合的重要途径。要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其在回忆、感受中重新链接与生活世界的桥梁,情景的创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在现今的品德课中,老师通常借助于创设情景的手
5、段,借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并导入活动主题的目的。 最后,趋向于发展性的评价方式是德心有效结合的重要手段。“4应试教育”是淘汰主义的“精英教育”。为了达到选拔的目的,应试教育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少数尖子,淘汰绝大多数,评价是终结性的。在这种评价方式下,被否定掉的并不仅仅是一些学生的成绩,更是学生的自信、乐观、积极向上、不断奋进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养。 所以,新课程明确规定:“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变为激励和调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评价问题上,必须改变一张试卷论英雄的老办法,而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学习、是否学会合
6、作、是否形成辨证唯物的方法论,是否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因而现在的老师们更注重的是每个个性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强调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指向性作用,尝试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自强、豁达等良好心理品质,所以评价的重心从结果转向过程,评价的方式和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不仅是教师参与评价学生,还可以让社会人士和家长参与评价。 一节课中,老师的评价方式除了显性的言语评价之外,还有更多隐性的非言语评价,如老师用赞许、鼓励的眼神专注的,倾听学生的回答或给学生一个热情的拥抱等。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与教师的心灵在对话中生成同感,形成共鸣。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学着走进
7、社会,适应社会,逐渐样成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另外,结合学生心理实际灵活地处理教材是德心有效结合的法宝。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在充分了解内容标准的前提下,学会“用教材”去实现标准,而不再是“教教材”。这就给教师在处理教材问题上以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4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承担着培养民族责任心,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更需要教师能灵活地结合本地区、本校的特点,针对学生当中出现的问题,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发挥教育的作用。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 教师要在品
8、德课教学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