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循环经济促进法

高考政治循环经济促进法

ID:24665110

大小:13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5

高考政治循环经济促进法_第1页
高考政治循环经济促进法_第2页
高考政治循环经济促进法_第3页
高考政治循环经济促进法_第4页
高考政治循环经济促进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循环经济促进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高考三轮冲刺复习热点教案之《循环经济促进法》一、热点背景2008年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主要是通过建立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从“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将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2、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二、考点链接(一)经济生活角度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目的在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体现。该法蕴含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2、促进

3、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实现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能够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3、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要求工业发展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做理智的消费者。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每个人都要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正确消费观念。(二)政治生活角度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树立义务意识,推进绿色消费,实现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节

4、约和回收;要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原则,自觉维护集体和国家的利益。2、政府的职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落实是“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强调既充分发挥市场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又坚持以政府指导和推动为基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根据本法,政府需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建立协调机制,指导循环经济的实施;完善和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立信息和服务体系;实施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3、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5、通过循环经济促进法是在行使国家立法权。(三)文化生活角度1、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法》有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2、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四)生活与哲学角度1、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6、,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循环经济促进法》就是立足于这一客观实际而制定的,旨在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2、联系具有客观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循环经济即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从“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新的具体联系的体现。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

7、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发展循环经济就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之间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条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系统优化方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通过法律的形式对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概括规定。这是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完整准确的认识。这是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的体现。。5、矛盾的观点。

8、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承认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的体现。6、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循环经济促进法》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运用,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因此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创新练习1、材料一: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消耗情况www.ks5u.com名称煤石油钢铁水泥耗量(亿吨)152.52.68.2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