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赋》中汉代舞蹈的美学观

浅析《舞赋》中汉代舞蹈的美学观

ID:2463572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浅析《舞赋》中汉代舞蹈的美学观_第1页
浅析《舞赋》中汉代舞蹈的美学观_第2页
浅析《舞赋》中汉代舞蹈的美学观_第3页
浅析《舞赋》中汉代舞蹈的美学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舞赋》中汉代舞蹈的美学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舞赋》中汉代舞蹈的美学观  中图分类号:J709.2文献标识码:A:1005-5312(2015)21-0100-01  一、“舞以尽意”的目标定位  在汉代,诗、歌、舞是主要的文艺形式,它们三位一体,合而被称之为“乐”。“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傅毅在《舞赋》中借宋玉的嘴说:“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首先,傅毅对舞蹈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即“舞以尽意”,认为舞蹈是用来表达的,能够用鲜明动态形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突出舞蹈“立象以尽意”的特点。其次,傅毅对“诗”、“声”、“舞”三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审美感知层次划分,“是以论其

2、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肯定了视觉感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感知方式,将“形”于审美感知之首。  《舞赋》中“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指出通过对外在的“仪”――仪表,以及对内在的“操”――德操、心性的修炼,来达到“显志”的目的。道明了舞蹈美学中“象”与“意”的关系:象(仪)负载着意(操),意(志)通过象(仪)来实现。同时提出“与志迁化,容不虚生”和“明诗表指”的美学命题,明确了舞蹈动态是随着心志而变化,舞动其容并非凭空而虚生,没有心理动因是很难形成舞蹈动作。  上述的志、情、诗只是心理范畴的不同层次,其本质却是一个东西,即是尽“意”。《舞赋》中提出“与志迁化”,“明诗表指”

3、等美学命题,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舞以尽意”的审美目标定位。  二、对舞蹈本体的关注  舞蹈作为动作的艺术,能够将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的内容展现给观众,傅毅敏锐地抓住了作为舞蹈构成的基本要素――动作,《舞赋》中丰富的舞蹈语汇将汉代舞蹈的审美意象推向一个高峰。  首先,傅毅用了一些动感强烈且具有丰富意象的词句来概括舞蹈的动态,“若俯若仰,若来若往”,“罗衣从风,长袖交横”,“体若游龙,袖如素霓”,将汉代舞蹈之舞姿多样轻盈、飘逸、飞动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人们营造出长袖飞展、自由飘渺的空间视觉意象,唤起人们的审美想象,同时也能感受到羽化升仙的气息,体现了汉人“飞仙”的思想。  其次,在赋中也

4、对具体的技术技巧进行了描述,用“顿趾”、“累跪”、“摩跌”、等词汇来形容其技能之高妙,反映出技能技巧在汉代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赋中写“眄般鼓则腾清眸”突出眼睛在舞蹈表演中起到传神的关键作用。“吐哇咬则发皓齿”则是写舞者在表演时是边跳边唱的形式,汉代歌与舞并没有分开,汉代人对表演的审美仍然倾向于歌舞融一的综合形式,并注重舞蹈、服饰、表情、技能的多元美感。  三、“不可为象”的艺术境界  傅毅《舞赋》中,以“雍容惆怅,不可为象”之语,突出了舞蹈创造动态意象的特征,“言之不能尽者,象能显之”(《周易尚氏学》)。当人们的情感不能用言词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时,舞蹈可以运用人体动态语言来塑造

5、形象、表情达意。与此同时,虚实相生乃成意境,傅毅在描绘舞蹈动态实境中用“轶态横出,瑰姿谲起”来描述舞蹈动态形象,用“罗衣从风,长袖交横”来创造出广阔的空间,用“形态和,神意协”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形象,在有限的舞蹈动态基础上引发出观众的艺术想象,用有限的形象,表达出无限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传递出舞蹈的“象外之旨,韵外之致”。  四、雅俗兼容的乐舞美学态度  雅乐是西周“制礼作乐”时期对周天子歌功颂德、宫廷礼教的正统礼乐,受封建正统礼教的制约,自春秋始到汉代建立,凡不符合封建“正统”意识的民间乐舞被斥作“郑卫之音”。随着西周政权的崩溃,正统雅乐受到了民间乐舞的强烈冲击,即“礼崩乐坏”,“

6、郑卫之音”深受大家的喜爱,但其应有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地位始终在理论上不被认可,圣人孔子对这种乐舞指责“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  自进入汉代,鄙弃“郑卫之音”的观念被彻底扭转,人们对它重新认识,重新评价。《舞赋》中明确提出了“大小殊用,郑雅异宜”的乐舞思想,肯定了雅乐与俗乐舞各有不同的功能,需要张弛有度地有效利用,“《激楚》结风,《阳阿》之舞,材人之穷观,天下之至妙。”从理论上认可了“郑声”的娱乐审美作用,《激楚》、《阳阿》之舞能够使人们畅情怡性,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驳斥了儒家贬低民间俗乐舞的偏激观点,是对孔子“恶紫夺朱”乐舞观的颠覆。  总之,傅毅《舞赋》作为汉代具有代表性的乐舞文赋,

7、反映出汉代人的舞蹈审美取向,其中提出的诸多乐舞美学理念为古代的舞蹈审美意识奠定了基础,成为整个中国舞蹈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