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00841
大小:59.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关于一户家庭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的调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一户家庭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的调查分析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75500摘要:[目的】野生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夏秋季节是野生菌大量上市时期,也是中毒的高发季节,我县每年都有野生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报告,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野生菌中毒的防范意识,对我县发生的一户家庭食用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分析,作为前车之鉴,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及疾控中心职能职责,对接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该起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该户家庭食用野
2、生菌中毒死亡事件为共同误食灰花纹鹅膏野牛.毒菌中毒死亡。[结论]可食用的隐花青鹅膏与剧毒的灰花纹鹅膏外形极其近似,一般人难于鉴别,容易将灰花纹鹅膏当作隐花青鹅膏食用。灰花纹鹅膏具有鹅膏毒肽,此毒素属于慢作用毒素,其具有高死亡率、临床过程典型分为潜伏期、急性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时间漫长),大部分中毒患者死于内脏损害期的临床特点,该户所有死亡病例均符合此特点。关键词:家庭;野生菌;中毒;调查分析牟定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丰宮的野生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
3、之大。野生菌生于山林,长于山林,是天然绿色食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及其它有益于人体的成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独特,有的野牛.菌还有治疗癌症和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夏秋季节是野生菌大量上市时期,也是野生菌中毒的高发季节,我县每年都有野牛.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报告。1基木资料事件发生地距县政府所在地36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该村环境条件尚可,饮用水属引用天然山泉水,共有村民25户109人。2014年7月28日23:40时,接卫生院报告当地一广人家近日陆续死亡。县疾
4、控中心专业人员根据走访家属、乡卫生院、村卫生所医生,查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内二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门诊及住院病区病案等方式开展冋顾性调查。结合病例的临床特征,血生化、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和病案记录家庭曾共同食用“云南省野生蘑菇中毒防治手册”中的隐花青鹅膏菌。灰花纹鹅膏具有鹅膏毒肽,此毒素属于慢作用毒素,其具奋高死亡率、临床过程典型分为潜伏期、急性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吋间漫长),大部分中毒患者死于内脏损害期的临床特点。该户4人系家庭内共同误食灰花纹鹅膏野生毒菌中毒死
5、亡。2原因分析2.1鹅膏菌毒性极毒,含奋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B前尚无奋效解毒办法,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发病初期以胃肠道病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后一两天似乎病愈,这吋患者以为病愈,也可以活动,但实际上毒素还在进一步损害肝、肾、心脏、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苏死亡率甚至高达100%。典型中毒案例:1996年湖南省某县一家7口误服该菌中毒,全部死亡[1】。2.2当地群众,对野生菌中毒防范意识较差,缺乏鉴别能力。2.3死者一中毒出现胃肠道症状未及时就医,否认食用野生菌史,延误了病
6、情及最佳抢救吋机;患者和医生均未充分考虑到野生菌中毒;在医生建议转上级医院救治,但患者未接受建议;在死者二到州人民医院救治提供3天前全家共同进食多种野生菌,经图谱辨认野生菌中冇隐花青鹅膏菌史,仍未提高思想警惕,未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也未及吋对共同进食野生菌的死者三、死者四采取急救措施;直至一户出现3人死亡后当地卫生院才向疾控中心报告,疾控部门才介入调査。3讨论3.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云南省食用菌资源极其丰富,全省境内已知野生菌约600种,占全国食用菌种类的60%,居全国各省区之冠[2]。一般来说
7、,有毒菌的颜色特别鲜艳、菌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识别: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后松树、栎树上。冇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二看颜色。冇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奋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三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杆上一般无菌轮,菌托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摘断菌杆,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
8、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为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五闻气味。无毒菌冇特殊香味,无异味。冇毒菌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道。六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冋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冇毒。3.2食用野生菌注意要点3.2.1不要采摘和购买自己不熟悉菌类。特别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对自己熟悉并确定无毒菌的,也不要混杂加工食用,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杂炒煮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物质。3.2.2加工野生菌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