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

ID:24590614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_第1页
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_第2页
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_第3页
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蔡敏齐齐哈尔工程学院161005摘要结合应用型木科院校培养目标,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双导师制”内涵、应用型木科人才培养、“双导师制”运作方式等方面对应用型木科人才培养实施“双导师制”进行了探索。关键词双导师制应用型木科人才培养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从前些年木科牛.就业遭遇知识与工作脱轨到现在的研究生毕业也由于缺乏实践能力而无法胜任所学专业的对口工作,可以看出,学历的增高并未能够让学生摆脱职业困境,甚为遗憾和可惜。“双导师”制度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是一条沟通学校和企业的纽带,有了这条纽带,企业可利用高校的设备

2、和人才资源,高校可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将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双赢。一、背景1.“双导师制”内涵“双导师制”的含义就是在大二时配备校内导师,实施导师制,在大三时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每个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一般不超过15人,原则上每星期指导学生一次,以个别指导为主,指导时间与方式由导师和学生协商约定。校外导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每两周指导一次,每月平均辅导时间不少于两天,时间与方式也由导师和学生约定。为减少对校外导师工作的影响,校外导师一般以集体指导为主。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一个校内导师与一个或几个校外导师指导的是同一批学生。校内导师在完成自

3、己的木职工作时,还要承担学生与校外导师联系的工作。2.导师资格与职责校内导师从专任教师中选拔,选聘时强调师德与专业水平。要求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与高度的责任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了解本专业的培养B标,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和各教学环节的关系及培养0标,具有专业学指导能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校外导师从教学单位中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业务骨干中(一般砬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选聘,苏主要职责侧重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为他们提高综合素质与

4、专业拓展能力提出具冇针对性、导向性、建设性的意见。同吋,校内导师还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报告及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的撰写工作,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调研并做好与校外导师的沟通工作。校外导师都是作为学院实基地的企事业单位中的具有丰富实物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专业人士担任。学校与校外导师及所在单位签订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校外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提高实物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育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管理能力,解决学生理论学上的不足。校外导师还负责指导学生以企业实际项0为题进行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

5、养应用型人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0的,可以分为工程型和技术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以跨越式的发展速度,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尤苏对既奋扎实理论基础又奋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从知识结构上来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强调通识为基础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又要注重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从能力结构上来讲,强调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和

6、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处理多学科课题的意识和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特征包括:一是善于发现问题,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0标的知识应用能力;三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知识转化能力;四是以协作为手段的组织工作与学习能力;五是良好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能力。二、双导师制的运作1.内容以本院为例,“双导师制”的实施流程:学生在第一年即配备校内导师,实施校内导师制;第二年开始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每个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一般不超过15人,原则上每星期指导学生1次,以个别指导为主,指导吋间和方式由导师和学生协商约定。校外导师一般指导学生总数不超过5人,每两周

7、听取一次所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不少于2学吋),并与学生所在系、部(中心)联系,通报学生学、研究和思想情况。校内导师一般以集体指导为主,鉴于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职责是相互补充的,因此双方的互动交流是保证实施效果的核心。在进点实践的过程中,校内导师应经常到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践近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积极与校外导师沟通,解决双方培养内容的衔接问题。2.导师考核机制“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需要制度保证,应该考评导师、学生在这一培养方式中的权利和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