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视角下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变迁

民族音乐视角下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变迁

ID:24579385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民族音乐视角下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变迁_第1页
民族音乐视角下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变迁_第2页
民族音乐视角下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变迁_第3页
民族音乐视角下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变迁_第4页
资源描述:

《民族音乐视角下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音乐视角下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变迁民族音乐视角下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变迁引言  相传古琴音乐自昔伏羲作琴,舜以五弦歌南风而起,孔子操琴弦不绝于耳畔,伯牙子期久以末而知音难觅,古琴艺术在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古代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符号。古琴艺术在民族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吟诗作画、抚琴吹箫而至高山远游也是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现今,古琴音乐仍然以悠远历史、等时间推移到经济文化最为灿烂繁荣的隋唐时期,古琴反而受到了西域乐器的冲击和威胁,这也就有了白居易在《废琴》中感叹到: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

2、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即便如此,在盛唐仍然不乏仁人志士,以琴酒暖之,乐而歌者,涌现出了包括赵耶利、薛易简、董庭兰在内的大家,创作出了《阳光三叠》、《梅花三弄》等至今仍可列作十大古琴名曲的经典著作。再到结束五代之乱的两宋时期,在当时崇文抑武思潮的影响下,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古琴都到了嗜之如命的地步,这也使得古琴的地位达到了无一可出其右的境界,我们所熟知的诗人和词人如刘禹锡、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等都不仅仅会舞文弄墨,更以琴瑟而闻名天下,第一部琴学著作《琴史》也诞生于期间,此时的古琴艺术发展达到了新高潮,甚至可以算作是隐隐恢复了当初的太古遗音的风范。  

3、明清时期,古琴艺术开始走向了下滑之路,但是此间琴学已逾繁荣,古琴的发展到了百家争鸣的地步,琴派林立于世间,各琴派之间以地区、师承和传谱区别交融,江苏的广陵派、四川的蜀派,而南宋的浙派、明代的虞山派都为世人所熟知。  四民族音乐视角下古琴艺术的发展思考  古琴艺术传承和发展到今日,对于它的可持续发展不得不引发众人的思考。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也蕴含着古琴艺术可能到了濒临奄奄一息、生机殆尽的地步,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向世人敲响警钟:我们必须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办法来继承和发扬古琴艺术,更好地将其发扬下去,不然时不我待。  1修身养性,琴人合一  古

4、琴艺术的传承离不开所有古琴演奏者的努力和创新。古琴演奏对演奏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琴乐之韵不仅仅在于指法高超,古琴纯正,同时也和演奏者品性修养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大家耳熟能详的琴师都不仅仅只是在琴艺上造诣非凡,如以一曲《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诸葛亮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和书法家,再如大词人苏轼不仅诗、词、歌、赋均造诣不凡,而且尤为擅长绘画和书法。因此,古琴演奏者要想在琴艺上有所建树,就不能鼠目寸光地将自己局限在狭窄的天地里。天人合一是古代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而琴人合一则应当是每位古琴演奏者所追寻的极致。只有当演奏者品行端正,

5、心静自然,情感丰富,才能达到人与曲合,融合贯通的地步,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古琴音乐所具有的内涵,牢牢掌握古琴的精髓。遥想孔子拜师襄子学琴之时,在师襄子认为其然能其琴,可以益矣,孔子仍不满足,直到习其数、得其志、亦得其为人乃文王后方益矣。由此可见,浅尝辄止不是学琴之道,只有精益求精,修身养性,方可有机会融然贯通,心无尘翳,才有可能触到琴人合一的至境。  2博纳众长,去粗取精  从上述古琴艺术的文化存见就可以看出古琴艺术不能只靠演奏者的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而是需要所有演奏者在贯穿古今的前提下,博纳众长,去粗取精。古琴的创作衔接在美学和文学乃至舞蹈等多种艺

6、术之间,同时也需要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将视角多停留于民风和民情之上,只有这样,琴曲的演奏才能真正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表达出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古人风清月朗、焚香静坐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其留下来的三千余首琴曲的文化宝库仍然值得古琴演奏者去吸收借鉴。可是,古琴艺术的发展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陈腐落后的文化中,而是要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中国古琴文化的精华,还要敢于将自身投入到西方音乐的大熔炉中历练,要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又要做到博采众长,贯穿古今。这样古琴才不会被我们束之高阁、置若罔闻,才能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特征给现代喧嚣的人们带来

7、难得的片刻宁静和情感共鸣。  结语  古琴艺术流传三千余年遗传至今,夹杂着厚重的历史沉淀感至今仍然鸣响于现代舞台上,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自身风凌傲骨、淡泊名利的处世心态藏于松脆轻灵的音韵之中。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变迁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到了现今其传承和发展也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只有更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到古琴艺术的发展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才能得以飞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