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伤寒论》养阴保津

试论《伤寒论》养阴保津

ID:24571960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试论《伤寒论》养阴保津_第1页
试论《伤寒论》养阴保津_第2页
试论《伤寒论》养阴保津_第3页
试论《伤寒论》养阴保津_第4页
试论《伤寒论》养阴保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伤寒论》养阴保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伤寒论》养阴保津【摘要】为了对《伤寒论》养阴保津治法有全面的认识,探讨了《伤寒论》中各种养阴法。【关键词】伤寒论养阴法保津纵观《伤寒论》,治疗大法偏于治疗表寒,药重辛温,故有“伤寒法在救阳”之说。但是散见全书的养阴保津治法,亦不可忽视,它是仲景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伤寒论》中养阴保津法则归纳如下。1固阳存阴法“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本证阳气受损,阴液亦不足,然治法上唯取扶阳解表,而不滋其阴液,其理何在?因其阴液损伤缘于汗泄不止,汗泄不止缘于阳

2、虚不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故治法上重在扶阳固表,敛汗救阴。故陈修园注:“方中取附子固少阴之阳,固阳即所以止汗,止汗即所以救阴,其理微矣。”[1]2解表保津法“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此为太阳中风证,桂枝汤主之。桂枝汤中桂枝辛温通阳,辛以散之,温可通阳,以驱外邪,芍药酸寒,酸敛营阴,两药相伍,共成宣通卫阳、祛散外邪、内敛营阴之剂;再有姜枣相助,甘草调和,共成解表发汗、调和营卫、解表敛阴之剂。全方滋阴不敛邪,祛邪不伤阴。3辛寒保阴法“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表邪入里,化热伤津,热邪充斥的证治,势必伤阴。“伤寒脉滑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脉滑是里有热的脉象,里有热而外见四肢厥逆,是热盛于里阳郁不达所致。前者因表邪入里,化热伤津,热邪充斥,故出现“四大症”:大烦,大渴,大汗,脉洪大;后者热邪内伏,热深厥深,即热厥证。二者热邪虽内外有别,而热盛化燥,劫灼津液则是一致的,所以用白虎汤重剂清热除蒸,保存津液。方中重用石膏为主药,取其辛凉之性,用于清热,用知母者取凉润滋阴之性,佐石膏以退热,更防阳明热久耗伤真阴,重用白虎加人参,均在于保存津液以救阴,因为大汗、大渴、脉洪大

4、之证为热邪充斥,势必伤阴津,恐白虎汤清热可以,救阴不足,故加入人参以益气救阴。4泻下救阴法“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伤寒邪热入里,病转阳明,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燥热,大便必硬,此乃阳明化热成实,病在胃肠,热邪内聚胃肠,阻滞气机,致里热实证。故采取大承气汤泻下救阴之法,以泻阳救阴。尤在泾注:“发热汗多者,热甚于内,而津迫于外也。不下则热不除,不除则汗不止,而阴乃亡矣,故宜急下。”[2]泻下救阴,重在“泻”字。阳明腑实,燥热内结,灼铄阴津。此时人体安危系于阴液存亡之间,存得一分

5、阴液,就有一分生机。5泄火滋阴法“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得相交,故心中烦,不得卧。本方以黄连、黄芩泄心火以除烦,阿胶、鸡子黄滋心肾之阴,芍药伍芩连酸苦泄心。诸药清热除烦,滋阴降火,达到上清心火、下滋肾水的目的。黄连阿胶汤清热滋阴并行,确为交通心肾之良方。尤在泾注:“故用黄连、黄芩之苦,合阿胶、芍药、鸡子黄之甘,并入血中以生阴气,而除邪热。”[2]成无己注:“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子黄、阿胶之甘,以补血;酸,收

6、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热。”[3]6润燥养阴法“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此为胃强脾弱的脾约证,胃有燥热,脾津不足所致。脾为胃行其津液,今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而致小便频数,肠失濡润,故见大便干结。此时治法亦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兼以泄热行气。因而方中用火麻仁润肠通便为君药;大黄通便泄热,杏仁降气润肠,白芍养阴和里,共为臣药;枳实、厚朴下气破结,加强降泄通便之力,蜂蜜能润燥滑肠,共为佐使药。诸药合而为丸,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之

7、功。(责任编辑:admin)7利水育阴法“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属阴虚有热,水气不利之证,主要是阳明移热于膀胱的证治。脉浮、渴欲饮水是阳明里热外达,热盛伤津则渴欲饮水,热郁下焦则小便不利。本条病机既有热盛伤津之阴虚,又有湿热郁阻下焦之小便不利。水气停蓄,气不化则已伤之阴愈亏,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既蓄之水愈蓄。所以用猪苓汤渗湿利水又滋阴清热。猪苓汤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阿胶滋阴润燥。五味配伍,利水不伤阴,滋阴不敛邪。8通阳补阴法对《伤寒论》通阳补阴,陈瑞春说道:“论中通阳补阴即是复脉

8、法,见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证,用炙甘草汤主治。临床上结代脉并见,则多属于阴血大虚、真气不续的现象。而结代脉又与心动悸同时并见,是为气血虚弱、阴阳不足之证,故应通阳补阴,以炙甘草汤滋补阴血、通阳补气而复脉。本方养阴复脉,贵在滋阴补血之中寓有宣通阳气。但认真深究,从炙甘草汤的功用主治来推论,实际是论中唯一的补阴大法,后世温病学家以本方化裁的加减复脉汤、大定风珠方等,使之发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