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59641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高校工科“分散式导师负责制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工科“分散式导师负责制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高校工科“分散式导师负责制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实习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之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通过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生产实习是衔接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教育行业产业化、企业经营趋利化等社会发展,导致生产实习这一环节成为高校教学
2、环节中的鸡肋,其真正的培养内涵没有发挥出预期的育人效果。生产实习教学安排难以落实,教学效果堪忧。教学组织难:由于缺乏校企之间的互利机制、教学单位实习经费短缺、学生没有直接贡献度、实习学生扰乱实习单位日常运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匮乏等问题,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高校在校生到企业实习。即使勉强落实,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实习效果差:僵化乏味的教学模式,实习效果差,主要体现为:实习内容和培养主线与时代脱节,理念落后;参观式、灌输式、应付式教学模式,俗套乏味、缺乏吸引力;集中式生产实习,走马观花,缺乏个性化引导和互动式人文氛围;形式主义的
3、流程式考核方式,无法全面激发生产实习环节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真正内涵。一、工科专业实施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我校工科专业,每届1~2个自然班约40人。按照我校的统一规划,生产实习环节一般以大班形式开展,进驻到所谓的大型企业,由教师带队、企业派出讲解教师,实习的形式以参观式为主。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不愿意接待实习任务:由于进驻企业的学生规模较大,若真正进入到具体岗位,对企业的正常运行有较大影响,因而企业不愿意接待。最近几年,实习安排越来越困难。虽然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社会背景资源,但这一问题越来越凸显,实习点确定的任务越
4、来越难。驻域内实习点的经营状态惨淡:鉴于实习经费紧张等现状,优先在吉林市或东北地区遴选的实习点,上规模的大企业一般都为典型国企,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落后的生产条件、落伍的组织管理模式、惨淡的经营状态、慵懒低效的企业文化。可以说,选择这种企业去实习,不会有好的效果,可能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定向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去了还不如不去。培养形式和过程缺乏对人的互信以及对个性的激发:学校派专职教师全程带队,其职责无非就是点名、抓考勤,内涵是不信任学生的自主性、不信任企业的组织管理;考核时,靠出勤率、报告形式上的撰写质量、简单
5、的问答来僵化评价实习效果,没有发掘学生引申思考的空间,会激发学生的应付式实习心里;学院督导无力,仅以是否安排落实、有无安全事故来评价,忽视了对基层教师的培养、忽视了对实习环节真正能起到育人效果的正常激励和反馈。可以说,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已成为鸡肋:教学组织者因不好安排实习点而挠头;基层教师因降价为一问三不知的保姆而不愿意参与带队;学生因学不到具体知识、感受不到新鲜事物而应付实习;实习点因得不到经济上和人才储备方面的实惠,不愿意接待,即使是接待也是因个别的人际关系而迫不得已。综上,从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设置目标重新定位、教育理念
6、更新、教学组织模式优化、考核机制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有迫切需求,是回归生产实习育人本质的一种历史必然。二、教育理念更新(一)生产实习的教学形式生产实习的传统定义: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生产现场以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生产实习的教学形式重新定位:高等学校学生,在生产现场以见习生、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全过程,使专业知识与企业的经营运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二)生产实习的功能拓展除
7、生产实习传统意义上的育人功能之外,新时期的生产实习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拓展功能:1.产业背景调研:为学生提供一次感悟式调研与专业或兴趣相关的产业背景调研的机会,通过参与式实习,加深对相关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2.职业兴趣定位:学生可以选择性参与或了解企业的经营运行环节,比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感悟式见习机会。3.就业经验感悟:通过参与式实习,体验从学生到职业的身份转变过程,寻找就业后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差距。4.企业人才储备:通过小批量的派驻实习学生,为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招聘
8、提供后备、可选性人才。这是提高企业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手段。5.紧密师生关系:因实习点是校内导师选定,教师会提高对进驻企业学生的全方位监管和指导,会紧密师生的互动关系,后续的毕业设计、研究生招生,可能会延续这种师徒关系。6.促进校企合作:通过校内导师和企业人员的互动,会进一步加深校内教师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