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56436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程丽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初探程丽丽陕丙省富县张家湾镇中心小学727500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它提供了研宄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般化的思想和方法,是一切科学的工具,能给社会实践提供思想方法的指导。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想象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创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它提供了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般化的思想和方法,是一切科学的工具,能给社会实践提供思想方法的指导。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想象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前苏联著
2、名物理学家卡皮查指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合适的科学是数学和物理。广大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育的阵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大肭实践,改进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学牛.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活力,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意识到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木文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小学
3、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一些探讨。一、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是教学创新的前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才能够有效地驾驭课堂,去有效地实施教学。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牛.,学牛.就会从愿学变“厌学”,发展到最后就是逃学。那么,怎样才能把学习变得轻松一些、容易一些呢?如何将“学海无涯苦作舟”变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我在学生说话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创新设汁的积极探索。我的教学理念是:课堂上不让学生感到疲惫,学A)中不让学生感觉吃力。我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将
4、枯燥乏味的教学训练设计成宥趣的教学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跃起来,尽量让学生兴奋起来。记得我在训练学生的U头说话能力吋,为了使一些不愿开1_1的、怕开1_1的学生自觉参加到教学中来,如我把一个童话故事印发给全班同学,让他们看完后把书面语言变成自己的话,使其相互补充,能说的同学可以多讲,不能讲的同学说一句也行。结果故事内容被同学们说得非常生动、形象、生活化。就这样,每一位同学都在既紧张又活泼的气氛中完成了训练任务。当然愉快的学习还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新春到来、新学期开始,同学们又从新起点出征。我在开学第一节数学课上设计了一堂互动课,
5、要求教室里的每个人都高声对着大家说一句与新年、新春、新学期、新起点有关的祝福语。首先我对同学们说:“我祝大家在新的起点扬帆起航,全速前进。”同学们马上齐声对我说“我们祝您在新的起点扬帆起航,全速前进。”课堂上顿时有如春笋般的祝福声,真令人惊喜、让人感动,数学教学内容就自然展开了,老师和同学都表现得异常兴奋,由于借助了师生不断升华的感情,创造了更高的价值,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反复练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
6、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再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在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4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去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以下计算:2+4=?2+4+6=?2+4+6+8=?......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比较(
7、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疲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吋未能独立发现苏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三、激发学生猜想,挖掘创新潜能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多向思考。合理、科学的猜想是知觉思维的重要形式,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没冇人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结论的发现,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设法加以证明。可见数学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关
8、键吋刻,如果善于提出猜想,将有利于解题方向和解题思路的形成。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由于智能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冋一类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的、个性化的和不完善的。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