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ID:24552249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_第1页
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_第2页
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_第3页
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当前,品德课许多课堂活动,存在着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头脑空空”,教师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又从中学到什么,学生不清楚,教师也很模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品德与社会也强调活动性。可见,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笔者认为,品德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是品德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四个“重视”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一、重目标,让活动有鲜活的灵魂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2、。教学活动唯有遵循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这一原则,才谈得上有效。最近,我听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课伊始,全班学生看词做动作。师出示一个个词语:洗脸、刷牙、拖地等,生看着词语起劲地做动作,他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做动作和看别人做动作上。热热闹闹做了一轮轮动作,师问:“刚才我们做的事都要用到什么?”“水。”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难看出,这一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主题“水”。可在实际教学中,此游戏花了五分钟的时间,而其作用仅仅是导入教学,对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实际教学效用很低。二、重过程,让活动有流动的血液“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活动要是没有了过程就等于

3、是空了壳的灵魂,活动要是忽视了过程就等于流于形式。关注活动的过程,就得关注人人参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不同情感,不同认识的各类学生相互交流碰撞,真正在活动中感知,悟理,习得。在教学《我们这儿的农产品》中,教师拿出事先放有本地农产品的“百宝箱”,请一位同学上台蒙着眼睛,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等方法,猜猜自己拿到的是什么。这时,其他学生也有自己的任务:当这位同学摸出一样瓜果蔬菜时,就一起击掌说:“猜猜我是谁?”在这位同学竞猜后,其他同学要评判他(她)猜得对不对。如果猜对了,就一起拍手肯定。如果猜错了,就一起击掌说:“错错错,猜猜我是谁?”其他同学还可以根据瓜果蔬菜的特征作一些语言提示,

4、让那位同学继续猜。这样活动进行了四轮。然后,教师组织每位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事先用口袋装好的农产品与组中的同学进行“猜一猜”的活动。如果教师关注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在场因素,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体验过程,使个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就能让活动有流动的血液,焕发出勃勃生机。三、重生活,让活动有丰实的骨肉中国古典名著《四才子书》第六回:“莫怪文章生骨肉,谪来元是掌书仙。”一句中的“骨肉”用来比喻文章充实的内容。“文章生骨肉”,难道品德课活动不也应该生“骨肉”吗?怎样的活动才有“骨肉”?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见,“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就是品

5、德课活动的“骨肉”。简而言之,品德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如《保护耳朵》一课,教师精心引入了生活中学生喜欢掏耳朵而弄伤耳朵的动画,让学生在看动画和交流中知道这是伤害耳朵的行为,初步建立保护耳朵不乱掏的意识。又如在辨析行为环节里,教师巧妙地注入了学生生活中的元素:在他人耳旁大叫,揪耳朵等错误行为,让学生辨析。接着教师提练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游泳时耳朵进水了怎么办?耳朵进入小飞虫了怎么办?引导学生交流处理的办法。整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多处细节都关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盲区、行为上的误区,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动情、懂理、习得。这样的活动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

6、是有效的,高效的。四、重开放,让活动有生命的活力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教育分为三部:“死的教育”、“不死不活的教育”和“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视教学中的开放,能让教育更活!在《我爱做家务劳动》这一课中,我以课堂作为支点,尽可能地向课前、课后延伸,创造条件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全方位地体验,多角度地建构。本课体验活动分为课前先体验一一熟悉身边的家务活,跟父母学做简单的一两种家务活,感受劳动的苦与乐。课中再体验__进行家务劳动小竞赛,在做、比、评、帮中学习技能,掌握方法,收获快乐。一言而敝之,实效性是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生命所在,是教师要花大力气去追求的目标。品德课活动重目标,重过程,

7、重生活和重开放,就能让活动有灵魂,有血有肉,有活力。【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中心小学广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