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

ID:2455126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此时无声胜有声_第1页
此时无声胜有声_第2页
此时无声胜有声_第3页
此时无声胜有声_第4页
资源描述:

《此时无声胜有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进行着动态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语文课堂教学正是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语文课堂“新秩序”。  非言语信息是指不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信息。言语信息的载体(言语符号)通常由声音(语音)、意义(语义)结合而成。非言语信息的载体则包括人的表情、手势、仪态、穿着、打扮等。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Mera

2、bian,A)认为:  人际交往的信息获得效果=7%的言语+35%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这说明非言语信息不仅在人们的交往中伴随言语信息而出现对言语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决定)了交流的质效。考察语文课堂教学的全程,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信息交流无处不在,且体现出自己恒常、多维、真确的信息特质。  1、信息交流的恒常性  语文课堂教学要“使他们(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42002年4月),自然离不开教师的讲析,学生的听答,这种言语信

3、息的双向交流。但是,作为言语信息载体的言语符号,其意义的表达总是和特定的音节相联系,言语信息的起始和终结总是以音节为标志。话讲完了,信息传送的过程自然随之结束。  非言语信息在师生的课堂交往中则体现出特有的持久性、经常性。从语文教师走进课堂的第一刻起,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就会进入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分析判断。同样,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当然不会进入教室后只顾宣讲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不顾学生的反应。可以说,只要师生同处课堂之中,这种非言语信息的交流就必不可少,且贯穿教学始终。  2、信息交流的多维性  言语符号的线性排列决定了言语信息的交流只能借助于“口――耳”器官来进

4、行,其外显的行为特征就是“听――说”。而非言语信息则可以充分利用、调动师生的一切感官,不仅可以用耳去听,还可以用眼去看;不仅可“察颜”,更可以“观色”。非言语信息正是通过“视听”的多维冲击,构筑起师生情感交流的坚实桥梁,从而引发起双方最为深切的心灵感受。  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好象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眼神,惨白的脸色,奋笔疾书的背影,无奈的手势,这些非言语信息所产生的感染力、穿透力,大大延伸了激情高潮的强度,远远超过了暴风骤雨般激昂的语言。这种非言语信息不仅震撼了“小弗朗士”的心灵,而且也激荡着每个读者热爱祖国的心潮。  3、信息交流

5、的真确性4  言语信息带有线性输入的历时性,它会因为交流双方的记忆限制而扩大、缩小或误传,所谓“三人成虎”就是这种口耳相传的结果。另一方面,交流双方出于某种意图,往往会“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显得“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相较之下,无论是对事件的反应,还是人物内心的显露,非言语信息总是较为真实、确切。在师生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认真学习,教师是否有效施教,都可以从其具体的非言语信息中真确地表现出来。这也决定了评价课堂教学的得失,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  正因为此,童年的魏巍才会以“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觉察”到,蔡芸芝先生的教鞭敲在石板上的脆响,

6、表达的是“她爱我们,并没有要打的意思”。尽管有的语文老师口口声声说对待学生没有偏见,但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感觉并不一样,这就是因为非言语信息的真确性使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恒常、多维、真确的非言语信息是促进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有效媒介,发挥着其独特的信息代转、辅助、露示、调协功能。优秀的语文教师总能在教学中有效运用非言语信息交流的策略,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氛围,收取课堂之中,其乐融融的效果。总体来说,以下策略是优秀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常用的策略。。  1、自察内省策略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举首投足、音容笑貌都会传递着某种特定的非言语信息

7、。学生不仅看在眼里,更会记在心里。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自我观察,内省自身的非言语行为所产生的信息效用,力求使自己的非言语信息传送符号当前的教学情境,最终实现由“自觉”4向“自然”的飞跃。  2、通识确向策略  用来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载体,必须是双方理解一致的,才能获取“通识”的意义,才能真正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在传送非言语信息时,必须根据学生的非言语信息编解能力,寻求师生信息通识的“操作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非言语信息传送的指向,做到有的放矢,“行必有果”。  3、最优调适策略  课堂教学情境瞬息万变,单一的非言语信息不可能始终适应语文教学动

8、态的心智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