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5116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用提问启发思维 让诱导探求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提问启发思维让诱导探求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教法怎样选择和运用,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始终是贯穿在一起起的。教师有效的提问能明确问题的指向、诱导学生思维和深化与发展,特别是教师高水平的提问,更能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课堂教学进行也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灵活的提问方式来开拓学生思维 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教师提问的方式比较灵活,就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问的功能救赎在于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想象的丰富性。例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其中有“不知疲倦”:“
2、趵突泉水“不知疲倦”说明了什么?”通过理解其人,再来理解泉,这样拐了一个弯,由易到难,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在教学《长征》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红军战士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与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了这段历史资料后会怎么想?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接着继续提问: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如果能体会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再理解“云崖暖”4,就容易多了。也可以通过类比来提问,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先比较读
3、:1、处在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2、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的叫,有的像小鸣一样啾啾的鸣,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的喊,还有的好像在打鼾。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问题,从而达到教师提问的目标。 二、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去促进学生思考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它要紧扣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进行提问,以紧扣教学重点为基点精选关键处提问,可以改变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可以克服满堂问的缺点。其次,提出的
4、问题要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对文本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看过荷花没有?荷花是什么样子?作者是如何看荷花的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荷花的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样,问题不多却能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抓住重点与难点,问在关键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提问要把握时机。例如:在教学《军神》时,讲到课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时,就提问:“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在学生
5、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 三、用一定难度的提问来培养发散思维 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姆认为:个体的认知领域可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所以,教师提问应遵循这一规律,控制问题难易“度”。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就设计了三组问题。1.4狐狸见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后,对乌鸦讲了些什么话?乌鸦如何回答?这是一组记忆型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2.狐狸凭借什么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你觉得狐狸怎么样?这是一组理解型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
6、的能力;3.当乌鸦发现被狐狸骗后,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组问题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这三组问题紧密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控制提问时间的“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住两个时间的“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要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因为学生回答问题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 四、用开放性问题使学生思维得以延伸 提问往往不是单一的。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时,一般还会引申出更多的问题,也就是追问。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拓展
7、,面对老师的问题可以有他们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三袋麦子》一课后,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猪、小牛和小猴,你认为谁做得好?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猴做得好,它最聪明,懂得把粮食种下地,以后就有吃不完的麦子了。紧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你们觉得小猪和小牛怎么样呢?这时学生们似乎才想起这两位人物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小猪虽然很贪吃,但是它很能干,能做出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来。”“小牛的做法我也认为很好,小牛很勤劳,把麦子保存得很好。”4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
8、的思维一下就被打开了,都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真正做到了不拘泥于课本,不寻求唯一答案,思维得到了真正的启发,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