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足浴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子午流注足浴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ID:24546337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子午流注足浴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_第1页
子午流注足浴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_第2页
子午流注足浴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_第3页
子午流注足浴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子午流注足浴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子午流注足浴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苏亮珍谢丽玉翁剑飞何伟秀摘要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的足浴护理方法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0月我院住院的肝胆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每日7∶00~9∶00加高血压足浴方足浴护理。中药方均由本院中药煎药机煎制,每剂代煎成500ml。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治疗组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子午流注的理论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足浴护理,在西医

2、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加予自拟高血压足浴方进行按时辰足浴护理,能提高治疗高血压的疗效,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jyqkly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conventionalantihypertensivetherapy,onthebasisofentgroupadoptedhighbloodpressurefootbathprescriptiontotreathighbloodpressureat7to9am.Theformulaedic

3、ineextractingmachineinthehospital,eachagentgenerationl.Results:Theresultsshoentgroupedicinecanimprovetheefficientforthetreatmentofhighbloodpressure,reducingtheincidenceofcerebrovascularaccident,edicinenursingcharacteristics.Keyl。1.2.1足浴方法(1)方药组成。组方由牛膝30g,钩藤30g,芒硝60g,夏枯草

4、20g,天麻20g,葛根20g,代煎成500ml。(2)足浴用具。选用zy-888型足浴按摩盆。(3)操作方法。取降压足浴液500mL倒入足浴盆中,加入温水至规定刻度(6000ml),选定温度(38~43℃左右),设置为恒温,设定时间30min。水温因人而异,以脚感温热为准。水深以覆双膝关节为宜,根据个人情况加选震动、红外线、臭氧、加热、气波等功能。足浴结束后及时擦干双脚,卧床休息30min。每日1次,7d为1疗程。首次足浴前统一用台式血压计测量患者平卧位右上臂血压,末次足浴完成并卧床休息30min后再次测量同一部位血压,并记录两次血

5、压值。用3个疗程后,观察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型患者使用足浴方后每日的血压的变化情况。1.2.2足浴注意事项(1)足浴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足浴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配合;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温度适中,无对流风;水温调节恒定;足浴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精神、面色、有无汗出等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足浴。(2)饭前及饭后30min以内不宜进行足浴,以免影响胃肠消化功能。(3)水温调节要适度,一般38~43℃,不能超过45℃或低于38℃。初次足浴者水温可以低一些,并逐渐增加,足浴后应立即擦干脚部,以免受

6、凉。(4)足浴时少数患者因足部血管受热扩张,使头部血液供应量减少,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嘱患者平卧片刻,症状即消失。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21d后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和症状缓解效果。疗效标准:显效: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下降10mmHg以上,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头痛头胀等症状消失;有效:收缩压、舒张压比治疗前下降5~10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头痛头胀等症状减轻;无效:血压未有明显下降,症状无明显改善。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3]杨巧玉.中

7、医时间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248.[4]詹龙亮.高血压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5]颜春棠.桑珍足浴干预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5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39.[6]邱萍.熄风通络汤足浴辅助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1):1360-1361.(收稿日期:2014-02-19)(本文编辑刘学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