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数学的认知特点与教学探讨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数学的认知特点与教学探讨

ID:2454399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数学的认知特点与教学探讨_第1页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数学的认知特点与教学探讨_第2页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数学的认知特点与教学探讨_第3页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数学的认知特点与教学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数学的认知特点与教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数学的认知特点与教学探讨【摘要】小学中年级的数学在教材结构上相对低年级(如一、二年级)来说,逻辑性、系统性更为强烈,且它教学的容量也比低年级的要大。只有教师驾驭了教材,才能组织起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认知特点;提高和发展【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42-01小学中年级的数学在教材结构上相对低年级(如一、二年级)来说,逻辑性、系统性更为强烈,且

2、它教学的容量也比低年级的要大。其实,中年级的数学与低年级的数学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学生自小学三年级开始,便进入了中年级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的过渡阶段,最重要的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低年级有了很明显地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减少,而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增强了。也就是说,中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学生从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在认知结构上还没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在认知过程

3、中因知识的“内存不够”而无法有效掌握新知识,把新知识吸纳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问题,导致学生认知过程中出现难以吸收的现象,出现因承载量的不足而使认知结构的“4瘫痪”。因此,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认知中的吸纳新知识,教学中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围绕情景中的问题展开思索,这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开展小组学习,从而进行有效的尝试探究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对这些生活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把这些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提供给学

4、生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之上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分成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板块,交叉安排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有利于不断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可以让各领域的教学内容相互支持,各种思维方法交叉应用。而从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看,中年级的教材在编排上仍然借助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与认知水平。如从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来看,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保障

5、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定要解决好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问题。这样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教给学生的知识才会有活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倡导将“关注知识结果”转向为“关注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经历了自己的形体、思维活动、经过体验后,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兴趣。4如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安排“先乘后加

6、、先乘后减的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既是数学教材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这部分的知识是学生由一步解答的应用题向多步解答的应用题的过渡,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应用题教学中是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因此,学生要掌握好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由于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认知方面是停留在以直观形象为主,思维也停留在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解答上,有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连解答起码的简单应用题的方法都还掌握的补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尽量地把能抓住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呈现

7、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做如下尝试:1.注重整理和复习。例如,“先乘后加、先乘后减的两步应用题”教学,需要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笔算乘法之后,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用乘法计算的数量关系。教学前,安排学生先预习,收集学过的用乘法计算的数量关系;教学例题时,可先让学生汇报预习的情况,展示自己可以用乘法计算的数量关系,然后教师再将学生收集的内容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对要求用乘法计算的数量关系加深了解之后,最后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入教学。42.

8、分解教学难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一般来说,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个简单的应用题联接而成,之间都有两个数量关系和一个所需的中间隐蔽量,学生有时把握不准。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不是把例题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学生解答完题目以后再用出示例题让学生朗读,比较两道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例题和前面的题比较:例题中隐蔽了一个数量(问题),解答时,要把它先找出来,从中发现规律,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解答。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