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37026
大小:73.4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5
《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与思考: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与思考:基于国际比较视角自从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倡导以儿童为本位。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与改造儿童的生活以来,返回生活世界成为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和理想。这一理论的诱人之处在于:把教育与课程直接与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活联系起来,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对过去封闭的以经典文化学习为取向的传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一理论对国际语文教育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英国、法国等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发达国家语文教育在近半个世纪的不同时期都受到了生活教育的影响。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接受了杜威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哲学思想,首先在写作教学中倡导学生写实际生活、乡土生活。到2
2、0世纪50年代,国语科确立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过“从容而充实的学校生活”,阅读教学生活化更成为国语教育的主流取向。具体地说,即以“生活单元”编排课文,培养学生生活能力。把教材看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媒介;把编选的范文视为扩展儿童经验的材料;批判过去传统的国语教育只注意“讲得精深”,而“不求读得广泛”,主张给予比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语言经验学习以更多的机会,等等。英国一向以保守著称,但其语文教育仍然没有抵挡住生活化的浪潮冲击。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无论是语文课程编制,还是课文的学习,都开始向生活靠拢,并与现实生活保持极为密切的联系。当时英国有一套比较流行的教科书《英语探索》,全书在选文与问题的设计上即围绕
3、生活问题展开。诸如:内阁的职能,民主、自由和社会,法律制度,老人与社会,世界人口与生活水平,学校与教育,课程与职业,广播与电视,青年与酗酒、吸毒、两性关系核武器、细菌武器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危害,太空探险的前提和必要性,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计算机的应用和后果,城市运输和交通事故,城市化及其对乡村的威胁,噪音、污染和浪费等等。这些论题的讨论,目的在于开阔学生思路、眼界,培养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去认识、去思考现实社会,学习为未来而规划及设计生活。法国与德国也有大致的经历。这种以生活为取向的语文教育给过去毫无生机的语文课堂带来了笑声和喝彩。这就不能不促使人们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就是一
4、种生活吗?语文教育乃至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何在?实际上,这一理论的发源地美国最先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省。美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即意识到崇尚实际效用而忽视理论学习所带来的后果:为了附庸现实,课程过于多样化而忽视真正的学术基础,造成了所谓“约翰不会读书”的现象。当时社会强烈呼吁:学术性课程应该在课程中居于优先地位。就语文教育而论,语言和文学教育毋庸置疑地居于核心地位。以文学为例,文学史知识、文学史上代表作家的作品,以及通过文学的学习,“掌握共同的文化遗产,了解书面语言的力量和美感”被写进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高中课程目标中。当然,真正对此做出深刻反省的是法国。法国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20世纪8
5、0年代的思考非常有代表性,这个委员会认为,学校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所选择和传授的某种教学内容,其中书面的东西“拥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因为只有学校传授某些知识,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民主社会中的公民培训。有一些文化内容只有学校有责任传递,而这些文化内容不是人的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如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很少有古典文学的身影,但是这些东西是人们获得新的信息,并充分理解之的主要参照。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意见再明白不过:要把学校文化与校外文化。尤其是电视文化区分开来。在他们看来,学校应该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面对社会对学校的“雾化”,学校的职能更在向所有人传递一种深思熟虑的共同文化,使人们可以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面对社会
6、。当然,权威性不等于专制性,课程不应该单纯地以学科逻辑为基础,而应该以意义作为学校文化合理性的依据,因为是合理的,所以是权威的。竞争力亦由此而来。”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法国、英国开始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生活化和经典教育的关系。他们承认教育有面向生活的一面,同时,他们更认为,作为学校文化的守护神__经典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而在现代和传统、生活和经典之间寻求均衡发展,以期重铸语文教育的精神。法国语文课程改革在表达关于人的知识和关于世界的知识框架下重构语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法国文学史上18-19世纪以及更早时代的作家作品“而非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取向,而且语言训练也以经
7、典规范语言为主,对于作家作品的学习,尤其是推崇表演及背诵的方法,使学生可以正确、贴切地表达思想。英国是英才教育的故乡。英国语文教育虽然受生活教育的影响,但一直以来保留英才教育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以往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观,一种广泛的、平衡的、适切的和有差别性的课程观。实际上,在广泛的、平衡的和适切性的课程理念基础上,所谓希望“把英才教育培养的机制渗透到一切教育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