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36257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关于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观林敏翁雪云黄榕(福州市第四医院临床心理科福建福州350008)【摘要】目的:探讨在焦虑症患者中应用亲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的12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抗焦虑类药物,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加亲情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效果、护理满意度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中应用亲情
2、护理,效果理想,一方面,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另一方面,乂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关键词】亲情护理;焦虑症患者;临床干预;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260-02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中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以及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通常患者会有头昏、心悸、呼吸困难、尿急、震颤、运动性不安等症状[1]。所谓亲情护理是把患者当亲人,为病人提供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生活照顾的全程优质服务的工作模式。主要理念是以人文精祌为指导,全心投入,微笑服务,实
3、施亲人般的护理,理解关爱、真诚服务患者[2]。针对精神疾病的护理,尤其焦虑症治疗来说,有效护理干预必不可少[3]。木文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的120例焦虑症患者实施相关的亲情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具体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120例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焦虑症患者。对照组(n=60),男性31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9.3±4.6)岁;实验组(n=60),男性30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9.1±4
4、.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关的抗焦虑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保证患者优雅安静的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接待患者要冇热心、解释工作要冇耐心、关心患者要有诚心、观察患者十分细心、听取意见必须虚心,冋吋做好常规的睡眠、饮食护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心理、及其健康知识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关的亲情护理,指定特定的作为亲情护士:①亲情护士需要保持以病人为本的理念,为患者提供亲情般温情的护理,尊重患者。②亲情护士自行制订亲情护理的详细计划,便于更好实施以及
5、管理者的监督。③设置患者活动室,举行相关的座谈会、知识讲座,积极树立患者信心,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④将患者家属的心理调节提上日程,对于患者的关心和照顾,利于患者恢复。1.3观察指标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量表的测评,在病人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天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的测评工作。主要包括14个症状项0,每个项B按0〜4级评分;同时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人数。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对比分析情况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对比分析情况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2。1.讨论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提升,焦虑症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苏发病率为1.6%,终身患病率为8.9%。焦虑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焦虑、惊恐不安、头晕、胸闷、肌肉紧张、觉醒度提高等等症状,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甚至会引发病人的免疫力下降、胃肠道的不适等诸多不良后果,当然,针对焦虑症的临
7、床治疗吋,药物以及心理疏导都是非常关键的[4】。而亲情护理的内容通常包括人性化的措施,亲情般的护理,积极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态度面对治疗[5】。研究表明,亲情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焦虑症患者的恢复。本文研究对120例焦虑症患者实施相关的亲情护理,结论与上面一致。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2。总而言之,在焦虑症患者中应用亲情护理,效果理想,一方面,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另一方面,又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参考文献】[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
8、京:人民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