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礼貌原则研究综述晏艳(宜宾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四川宜宾644007)摘要:礼貌原则的研究从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该领域正在朝着动态、应用、多元化的格局发展。.jyqkindingyourP’sandQ’s》一文中努力将礼貌与合作原则结合起来,提出了“语用能力规则”,即“要清楚”(Beclear,等同于Grice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和“要礼貌”。其中“要礼貌”有三条次准则:“别强求对方、给对方留有余地和让对方感觉友好[4]。”她认为,礼貌的本质是不要侵犯他人空间并让听话者自己
2、做出决定,且在任何时候都要避免与听话者的冲突与摩擦。Lakoff首次从会话准则的角度考察了语言交际使用中的礼貌现象,也因此被有的学者誉为“现代礼貌理论之母”。英国学者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影响较大。1983年,利奇出版了《语用学原则》一书,在书中其效仿格赖斯对合作原则的划分,将礼貌原则划分为六大准则,即:得体准则(Tact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Maxim)、谦逊准则(Modesty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Ma
3、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5]。利奇的各条礼貌准则认为:说话人说话时往往都尽量多的给他人带来方便,尽量让自己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双方都感到受尊重,同时反过来也使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利奇的礼貌准则是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遵守的礼貌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说明人们为什么遵守或者违反、利用合作原则。1978年,英国语言学家布朗和列文森(Brop;Levinson)发表题为《语用使用的普遍性:礼貌现象》的文章,后又于1987年出版了名为《礼貌:语言使用中的一些普遍性》的专著。在这些
4、著述中,Brop;Levinson介绍了详细的“面子维护观”,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6]、“礼貌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各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7]。在布朗和列文森看来,每个人都有“面子”。为了进入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们必须承认和意识到“面子”,即“听话人的公众形象”或“自我感知”的作用。同时,他们认为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说话人必须尊重听话人的自我形象,考虑到他们的感觉。因此,在交际中人们会寻求一定的方式去避免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行为
5、,即“面子威胁行为”(FaceThreateningAct,简称FTA),这是言语交际的普遍性特点。按照布朗和列文森的观点,礼貌就是“面子”问题,是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听话人和说话人的面子所做的努力。因此,当“面子威胁行为”不可避免发生的时候,说话人可以实施某些策略挽救听话人的面子。布朗和列文森将“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在此基础上,他们称礼貌为“补救策略”,并提出了“不使用补救策略”、“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和“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五种补救策略。(二)国外
6、近期礼貌原则研究简述鉴于早期礼貌原则研究的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关于礼貌原则的研究更具普遍性和实用性。Fraser(1990)认为,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一套社会规范,这些规范为人们的行为、事件和思维规定了明示或暗示的规则,礼貌则是遵守社会规范所期待的言语行为。在Fraser看来,“礼貌是遵守期待的社会规约的在线过程,而不是‘使听话人感觉友好’等。礼貌被看成一种规约,而不礼貌的行为就是违反了这种规约行为”[8]。1992年,学者RichardJ.].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80.〔3〕L
7、aurenceR.Horn.语用学理论(上)[J].国外语言学,1991(2).〔4〕〔8〕〔9〕〔10〕〔11〕〔12〕〔13〕〔19〕孙亚.语用和认知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48,147,153,162,163,151.〔6〕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6.〔7〕史宝辉,李建,孙亚著.语言交际研究与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2.〔14〕〔15〕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
8、92(2).〔16〕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7〕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8〕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9.〔20〕谢朝群,何自然.质疑“礼貌策略说”和“礼貌规范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责任编辑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