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28858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比较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比较观察谭艳萍(石首市妇幼保健院434400)【摘要】目的对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和观察。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干预性治疗。结果80例患者均全部成功得到救治,其中宫腔塞纱成功率为60.7%,盆腔动脉结扎成功率为36.4%,子宫切除术为85.7%,子宫切除联合塞纱为83.3%,子宫背带式缝合则为100%。结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应该是宫腔塞纱,在无法实施子宫切除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子宫如
2、果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则选择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关键词】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比较观察【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124-02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是指产后出血产妇经治疗无效,出血量大于或者等于1500毫升的患者,或者因妇科疾病阴道出血量大于1000毫升的患者。大量的出血,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80例难治性大出
3、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22岁到41岁,平均年龄为30岁。孕周为38周到43周,平均孕周为40周。产次为1次到3次,平均产次为2次。1.2方法1.2.1宫腔填塞纱布在剖宫产中,在患者宫腔上段以及下段置入无菌纱条,尽可能填满宫腔,不要留下空隙,之后将子宫切口使用Dexon线打结。患者如果是阴道分娩,则需要将无菌纱条经手置入宫腔,或者使用填塞器将其置入宫腔。1天之后将塞入物取出。1.2.2盆腔动脉结扎于患者子宫下段一侧扪及搏动子宫动脉,在患者子宫前壁使用人号圆针进针,进针深度需要加以控制,一般大
4、于子宫肌层厚度的三分之二。子宫后壁出针,并紧贴阔韧带,穿过后打结。探及患者髂内动脉以及髂外动脉的分支点,对髂内动脉进行游离处理,在距离05厘米到1厘米的地方,采用7-0丝线进行结扎,结扎次数为两次。对侧处理同上。1.2.3子宫背带式缝合使用1号可吸收缝合线从子宫切口距离石侧端2厘米到3厘米右下缘的下方3厘米处进针,并从切UI对应上缘3厘米处触出针。可吸收缝合线拉到与宫底距离宫角3厘米到4厘米的地方,并穿过宫底浆膜层下方,出针之后在右后壁相应的位置进针,并沿水平方向出针,直至左后壁。之后在宫底左宫
5、角浆膜层下方进针并从子宫左侧切U的上下缘位置出针。由助手对宫体进行挤压,从而使缝线拉紧,之后对子宫切U缝合。2结果几种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几种治疗方法位用情况比较经过此次治疗,80例患者均全部成功得到救治,其中采取宫腔填塞纱布治疗的患者有28例,其中有17例患者得到救治,另外11例患者改用盆腔动脉结扎治疗,有4例患者成功得到救治,剩余7例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均得到救治。有11例患者直接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进行治疗,均救治成功。有35例患者采取子宫切除术,有30例患者成功救治。有6例患
6、者采取子宫切除联合盆腔塞纱进行治疗,冇5例患者得到成功救治。其余失败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均得到救治。3讨论在此次临床研究中,80例患者中经过分析,其中塞纱法的成功率为60.7%,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够保证救治成功,但是其能够奋效降低患者出血的速度,降低出血量,有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在剖宫产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对于宫口未开性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建议首选宫腔塞纱法。如果患者为顺产产妇,为了防止出现大出血,则可采用三腔二囊管止血,而不适用进行宫腔塞纱法。如果患者为宫UI已开性的患者,
7、宫腔塞纱的效果可能会因无菌纱条塞入不紧而受到影响[1】。盆腔动脉结扎手术主要是对动脉血管进行结扎,从而使血管内血压得到控制,并降低血液流速,从而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在对患者进行宫腔填纱的过程中,操作时间相对较长,这会导致患者出现再次出血或者出现感染。而子宫动脉结扎在操作上要求水平较大,且手术花费吋间较多,创伤性大。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便,术前准备工作较少,吋间花费较少,止血效果明显,向吋还能够保留患者的子宫,在临床上具冇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因此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应该是宫腔塞纱
8、,在无法实施子宫切除的情况下,可以选择TAE治疗,子宫如果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则选择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参考文献[1】曾燕.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46例临床对比研究[」].重庆医学,2010,39(16):654-655.[2]陈文忠,钟粤明,郭曼,等.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4):2398-23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