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疲劳破坏影响因素综述

钢结构疲劳破坏影响因素综述

ID:24527133

大小:61.1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钢结构疲劳破坏影响因素综述_第1页
钢结构疲劳破坏影响因素综述_第2页
钢结构疲劳破坏影响因素综述_第3页
钢结构疲劳破坏影响因素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钢结构疲劳破坏影响因素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钢结构疲劳破坏影响因素综述【摘要】文章就影响钢材疲劳强度的因素展开叙述,讨论了钢材化学成分、外加工、残余应力及外部载荷对疲劳的影响,得出关于钢材选择需注意的一些事项。【关键词】疲劳,残余应力,应力集中,应力幅前言钢材在持续反复荷载作用下,虽然其应力远低于强度极限,甚至还低于屈服极限,也会发生破坏,这种“积劳成疾”的现象称为钢材的疲劳。能够导致钢结构疲劳的荷载是动力的或循环性的活荷载,如桥式吊车对吊车梁的作用,车辆对桥梁的作用,海浪对海洋结构的作用,剧烈的地震使结构物反复摇摆等。当温度变化导致应力变化时,也会出现结构疲劳问题。1、疲劳破坏的过程一般地说,疲劳破坏经历三个阶段:裂纹的形成

2、,裂纹的缓慢扩裂纹的迅速断裂。对于钢结构,实际上只有后两个阶段,因为在钢材生产和结构制造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存在着局部微小缺陷,如钢材化学成分的偏析、非金属杂质;非焊接构件表面上的刻痕、轧钢皮的凹凸、轧钢缺陷和分层以及制造时的冲孔、剪边、火焰切割带来的毛边和裂纹;焊接构件中有焊渣侵入的焊缝趾部存在于焊缝内的气孔欠焊,这些缺陷都是可能产生裂源的主要部位,这些缺陷本身就起着类似于微裂纹的作用,故也可称其为“类裂纹”。当重复连续荷载作用时,在这些部位的截面上应力分布不均,引起应力集中现象,在高峰应力处将首先出现微观裂纹。同样,有严重的应力集中的部位,如截面几何形状突然改变处

3、,由于存在高峰应力,又经受多次重复作用的影响,故即使在该处没有存在缺陷,也会产生微观裂纹,形成裂纹源。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大体上以同心圆的形式从表面的裂源向内部逐渐扩展,扩展十分缓慢,当构件应力较小时,扩展区所占范围较大,而当构件应力很大时,扩展区就比较小。由于疲劳裂纹两边的表面在循环应力作用下,时而分开时而压紧,起研磨的作用,因而扩展区的表面光滑,而且是愈近裂源愈光滑。当裂纹源发展成为宏观裂纹时,削弱了构件截面的有效面积。当截面有效面积小到难以承受荷载时,在偶尔的振动或冲击下即发生突然拉断2、疲劳破坏的影响因素2.1化学成分对疲劳的影响碳在碳素钢中是仅次于铁(Fe)的重要元

4、素,它直接影响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可焊性。碳含量增加,钢的强度提高,而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下降。磷和硫(其中特别是硫)是钢材中的有害成分,它们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和疲劳强度。同时硫可使钢材发生热脆现象,磷可以使钢材发生冷脆现象。硫使钢材易出现层间撕裂现象,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材易出现裂纹,疲劳强度降低。2.2残余应力对疲劳的影响可以产生残余应力的因素很多,钢材的热处理、冷加工、焊接、焰割都可以在钢材中产生残余应力。前文已叙述过,疲劳裂纹的起源经常在焊趾和焊缝内部的缺陷。在焊接构接中,焊接部位一般都有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包括残余拉应力,其峰值常可接近或迗到钢材的屈服强度。

5、当构件承受外部循环拉应力的作用时,焊缝处截面上实际应力将是荷载引起的应力与其残余应力的叠加,其应力幅与外荷载的应力幅相等,而的应力幅又决定于外部循环荷载,只要外部循环荷载已定出,外荷载的应力幅就不会改变。因此在焊缝位置的疲劳是在等应力幅下不同应力水平的疲劳。残余压应力(负值)可以提高疲劳寿命,而残余拉应力(正值)减少疲劳寿命。从定性分析可知,当残余拉应力极大时,钢材内部在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微裂纹,裂纹上的应力集中现象严重,截面削弱严重,疲劳断裂自然就容易发生。层间撕裂,疲劳强度极低。在有腐蚀环境中工作的构件,其选材时要注重钢材的耐腐性,但钢材的耐腐性都不强,一般都要通过其他防腐手段来

6、保护钢材。4、结束语通过对疲劳现象的总结分析可知,疲劳的根源是应力集中。材料内部微小缺陷会形成裂纹或起着裂纹的作用,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在裂纹处产生应力集中,材料的有效截面被削弱,当截面提供的抗力不可抵抗外力时就会发生断裂。在影响材料疲劳的因素中内因是材料自身化学成分、内部微缺陷及残余应力,外因是应力幅和环境因素(主要是腐蚀介质)。所以在选材时就要针对上述原因去合理选择材料,做到既安全又不浪费。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钢结构设计规范》应用讲解.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3]陈绍

7、蕃.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魏明钟.钢结构(第二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5]陈绍蕃.现代钢结构设计师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