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19908
大小:11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4
《李燕杰教育艺术实践初探(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燕杰教育艺术实践初探(上) 摘要:李燕杰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独树一帜的教育艺术实践,充实并引领了中国当代“铸魂育才”系统工程。他少年立志,终身从教,矢志不渝,在长达60余年的教育艺术实践中,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思想,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他集教育艺术实践者和研究者于一身,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行知相善,事言相成。他以演讲艺术为主体的教育艺术实践充满魅力,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多措并举,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创办了教育艺术研究学术团体及教育艺术杂志,在中国当代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在教育艺术
2、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李燕杰教育艺术实践行知相善,事言相成 战国时期的教育家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李燕杰先生无疑是一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且为“治国者敬”的“国宝”。 2010年,《人民教育》刊登题为《李燕杰的道德人生》的文章,文章前的“编者按”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须重师德。众所周知,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
3、育。……10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队伍建设将是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教师节专版’,采访演讲大师李燕杰,感悟师德魅力和智慧人生……以期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和思考,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设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提供有益的启示。” 2010年12月25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李燕杰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围绕李燕杰教授学术思想展开讨论交流,探索并推广李燕杰教授学术思想的成功经验。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在开幕辞中称李燕杰教授为著名教育家、新时期青年教育的开拓者,肯定了他在教
4、育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奋斗,为实现教育教学的生动化、艺术化、大众性、实效性,为实现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的有机结合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肯定了他把自己丰富的学识修养和对高校学子、青年一代的热爱有效地融入教学、演讲、办刊和各种社会活动当中,受到高校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肯定了他为首都师大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为我国教育事业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行的可贵探索。 2011年,《人民教育》再次刊文学习宣传李燕杰。文章指出:“李燕杰老师是我国教育界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讲家,他在传播教育艺
5、术、弘扬高尚师德的过程中,涵养和形成了自己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李燕杰先生长达6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勤于实践,精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开拓。他独树一帜的教育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是我国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美善铸魂,智德育人”为特征的教育艺术实践引领并充实了中国当代“铸魂育才”10系统工程,为中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李燕杰的教育艺术实践,探寻李燕杰教育艺术的巨大魅力。 一、终身实践,转益多师 李燕杰先生终身从事教育,其教育艺术实践充满了吸引力、感
6、染力、感动力、感召力、向心力,与他少年立志,终身学习实践是分不开的。 李燕杰于1930年10月25日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父母均为学养深厚的知识分子。李燕杰的父亲李慎言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后转学至北京大学,曾师从梁启超、王国维等大师,是中国最早的研究生之一。“生于国学之家,居于国学之里,勤于国学之义,传播国学之道。”这是对李燕杰先生学问修养渊源的真实描述。李燕杰先生从事教育的梦想,可以追溯到他少年时的一篇作文。1941年的儿童节,当时是4月4日,11岁的李燕杰看到《北京晨报》上刊登的“儿童节征文”启事,便兴冲冲地
7、写了一篇作文寄了去,题目是《我志愿当教师》。文中写道,我是个男孩子,所以我想当英雄;又因为我出生在文学之家,所以我的第二志愿是当诗人。但我最愿意当一名教师,因为,英雄和诗人都是教师培养的……后来,这篇文章公开发表在晨报上并获了奖,父母知道后,对儿子的行为非常赞赏。少年立志,竟然把李燕杰的一生定格在了讲台,除了早年的求学,青年时10年军旅生涯,他几十年如一日,躬耕杏坛,无怨无悔,取得辉煌的成就。10 李燕杰先生今年84岁。他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1949年春,正在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政治
8、学院学习的李燕杰,响应号召,参加中国解放军,并随军南下,开始为期10年的军旅生涯。后来一直在首都师范大学任教,并在教育岗位上退休,他的教育生涯如果从在部队上从事政工工作算起,长达60多年,是与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同命运的万千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但李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