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1703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运用 摘要: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它以自身的特点受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学生对色彩的感觉在生理上的敏锐程度是有差别的,但后天的训练可以弥补和缩小这种差距。色彩教学的目的是要锻炼学生对色彩的敏锐观察能力,让学生从写生中学会色彩语言的应用,具备基本的色彩造型能力。写生色彩训练也正是小学色彩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具体的色彩写生教学中,对色彩的观察、理解与表现是三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环节,它们之间有着严密的连接性,但每个环节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课教学;认识与思考 一、掌握观察方法4 通常,观
2、察物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抽象的观察,即以几何学的观点认识物体的形状。抽象的概念中正方形就是正方形的,圆形的物体就是圆形的。看色彩也是一样,不论红色的物体受什么环境色影响,起什么变化,只是孤立抽象地观察物体的固有色,这种观察色彩的方法一般用于装饰色彩绘画中。另一种是具体的观察,与透视学认识物体形状的观点相似。同一正方形的物体因作画者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正方形的物体可以看成梯形的透视形,换一个角度也可看成近于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的透视形。观察色彩,一定要将对象、光源和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观察、比较,要从色彩诸要素的对比联系中来把握色彩的变化。整体比较联系的观察方法不仅
3、是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其中也包含了审美的基础,因为色彩美是色彩的整体效果,体现在色彩的关系之中。 二、坚持感觉与理解相结合 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与对其它一切事物的认识一样,遵循着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识过程。观察色彩必须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而不能从观念的色彩出发。所谓观念的色彩,就是不重对象的差异性,按概念化的一套色彩去观察、写生而成为套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就是要根据不同条件下的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的观察分析。同时,为了获得对象的正确的、更深刻的感觉,还需要理性知识的指导,即色彩知识、色彩规律的指导,把感觉和理解很好地结合起来。正如印象派画家之所以看到和表现出那么丰
4、富绚丽的色彩,除了感觉之外,更重要的是直接受到物理学、光学研究成果的影响。 感觉与理性的结合不仅在学生学习中显得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也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色彩学目前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色彩学家从物理学、心理学、美学方面对色彩的产生、人的色彩视知觉、色彩的表现规律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三、在表现中要注意色调关系的把握 色调是色彩艺术表现的基本语言,是色彩的整体关系。它是由有一定色相、明度的光源色笼罩在所描绘的对象上使之带有的统一色彩倾向。色调可以从色性、色相、明度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一幅色彩作品要有基本色调,即画面上大的统一色调,这个“调”4是色彩的整体效果,给人总
5、的感受和印象。色调是特定的色彩气氛的高度概括,是从复杂的色彩变化中找出的主要色彩倾向,从而组成整体和谐的有色彩节奏感的画面。对色调关系的概括,并非指随意丢弃一些细节,概括并非对对象色彩关系的简单化,而需要对对象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抓住本质,取舍得当。 四、在色彩表现中要注意形、色结合 视觉形象是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没有对形体的精心塑造,就不会有生动结实的艺术形象可言。虽然色彩也属于形象范畴,但它一脱离形体,便变成抽象的纯颜色了。因此,色彩的表现必须与素描相结合,只有抓住各种对象的丰富的造型美,才能更好地表现自然界的色彩美;只有抓住形象的特征和神态,给予自然形象以感情
6、的渲染,才能使色彩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色彩美是依附于形的,如果色彩与具体形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将会使色彩情感的表现更强烈更动人。 五、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塑成一个模子,没有艺术个性,那是教师的悲哀。为了不使因材施教成为空洞的原则,从教师的角度讲,必须在精通所教科目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色彩课教师要有全面的色彩学方面的修养及教育学知识,这样才有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主动地给予启发引导。此外,我们要在保证基础课教学的前提下提倡教学形式、内容的多样化,使具有不同素质的学生有一个自我选择的天地
7、,造成严谨而又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艺术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六、在展示中倡导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4 美术课堂的作业展示和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展示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学的情况,也能反映教师教的情况。在学生课堂作业中,通过课堂的适当评价,找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能让美术教学更具有效性、生动性。对美术课堂的作业进行有效的展示和评价,能培养学生课内完成作业的习惯,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鹏昆.浅议色彩教学[J].职业技术,2004,(0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