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11007
大小:6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4
《论我国财政体制的制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我国财政体制的制度论文我国财政体制的制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我国财政体制的制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财政收支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公共财政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化和法治化的过程,财政收支决策的化和强化市场型政府等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的基本条件。而财政收支运作的透明、财政收支的硬性约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从总体看,我国财政还不是公共财政我国财政体制的制度zglarket-augmentinggovernment)基础之上的。一个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力去创造和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够强制执行各种契约,与此同时,它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
2、权利,那么这个政府便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在强化市场型政府下,政府的财政收支不仅受到硬的约束,而且在财政收支的使用上必须按公共财政的规则来进行。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的开始,没有“强化市场型政府”就不可能有公共财政。 财政收支运作的透明既是财政的前提条件,也是财政的结果。从理论上讲,“林达尔均衡”表明,公众付出的税负,应该与其获得的公共服务相等,这样的政府财政才是有效的。现在我国一年的财政开支5万亿,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还欠缺,行政开支、形象工程占绝大头,花在国民福利上的钱只占小头。为什么是这样呢?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对行政权力、对政
3、府预算的制约机制。在财政预算不透明又没有公开听证的情况下,政府开支就不会注重人民的福利。全国人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行政权力没有任何问责。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开会没有高度重视我们的财政收支理由。如果我们的人大代表多关注一下我们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理由就可以大大地提高财政收支运作的透明度。 财政收入是多少,支出是多少。是否硬约束,是我们分析财政体制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财政中有“以收定支”的理论,但后来政府财政收入的渠道多了以后(尤其是政府可以搞赤字财政),“以收定支”呈软化趋势。那么,现代财政中收支是硬约束还是软约束呢?我们认为,建立在基础
4、上的财政主要还是一种硬约束,政府的收支不是任意决定的。而在非体制下,财政主要还是一软约束,如政府的权力与责任严重不对称,行政权力没有受到制约,可任意增加审批权,也可以各种名目加税和收费,不仅没有立法机关监督,出了理由也大多没有被追究。权力与责任的不匹配已经在社会中形成太多的不满,只有机制才能缓和。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了我们很难对权力形成制约。 二、我国财政体制的四大特点 首先,我国财政还不是公共财政,而是一种政府财政。从主要方面看。我国还不是一个公共财政,第一,在我国,财政支出给谁,如何支出,一般是由行政权力决定的。具体说还是一种官员财政、政府财政。我国行
5、政权力受到的制约比较少,这就使财政分配规则的确定、再分配方式的选择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其分配往往是加剧而不是遏制了公民间的不平等。按照利益集团理论的重要原则,即组织起来的集团往往比没有组织的集团能向官员们施加更大的压力,而小集团组织起来的可能性又比大集团大得多。在公民权利未被充分实现的情况下,部分强势的既得利益集团能够使政策更多地向他们倾斜,这样便发生政策扭曲,加剧本来已经由于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不平等。所以,目前中国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不仅有经济的理由,还有政治的理由。第二,如前所述,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联系处于不透明状况,这就不利于我国财
6、政收支的有效利用。对于现代社会来说,预算是公众用来监督政府的手段,透明是监督的前提,我国的预算透明度显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只有真正建立财政收支项目间的关联,并使人了解财政资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使公众对吸取民生资金的财政“黑洞”和“谜团”进行监督。可以说。我国“取之于民”没有制约, “用之于民”没有监督。 政府财政、官员财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财政支出往往受政府的目标、官员的偏好所支配。这些年我国财政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这些钱如何花的决策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目前中国税收法定的宪政机制还未建立,所以政府如何花钱,还不能有效地为纳税人所直接选出来的代表来决定
7、,决策者可以依靠手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把钱用到自己想用的地方去。如用大量的钱去搞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工程(如修高架、建机场等)。当然,这些年来,政府在支持“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也增加了一些支出,并全部减免了农业税。但是,相对于31.4%的财政收入年增速和政府财政支出中花在其他方面的钱来说,政府花在上述这些方面的钱,并没有增加多少,有的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例甚至还在减少。 研究表明,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能力“应该提供的合理公共服务量”远远大于公共服务的现实提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