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

探讨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

ID:24481353

大小:71.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14

探讨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_第1页
探讨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_第2页
探讨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_第3页
探讨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_第4页
探讨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晚清日记中的病患体验与医患互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日记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导了医疗过程,涂丰恩在《择医与择病——明清医病间的权利、责任与信任》一文中揭示出他们怎一个医疗市场没有管理和规范的时代里,形成了一整套择医的策略。在诊疗过程中,病人有充分的权力与医生对话,医者则很难把握全盘的医疗进程(pp.149~169)。清末民初之际,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原有的医患关系也开始转变。《负责任的医生与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十六日下午,刚刚退朝的翁同■忽然感到胸痛如板

2、,腰腹胀满,呼吸皆痛,自服沉香末等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至夜间“委顿不能转侧”。翁同■自以为大约“前数日食时触气,又饮食不节所致”。第二天中午“气转弱而胸口仍结,痛连胁腹,出入呼吸咳嗽皆不便”。下午孙家鼐来看望,并为他诊视,开理气消滞方。服药两天后病情仍然不见好转,只好再请黄福懋诊视,黄福懋的诊断为积滞未下。又请任丘人刘同春来按摩,刘则认为是肝气夹湿。孙家鼐看到黄福懋的药方,认为可服。至二十日,曾纪泽送来几包白碱,称服之可治胃积,翁同■服下之后觉胃中微动。之后几天,虽仍未立刻康复,但是精神渐长,胃口渐开,二十七日,终于能够出门拜谢孙家鼐,此次病情算告一段落[1](pp.2

3、233~2234)。在这十一天的日记中,翁同■记录了他疾病的症状,感受,自己对病因的理解,治疗的尝试,包括最开始尝试自我治疗;以及无效之后,先后请两位同僚诊治,又请人按摩,还尝试了不知名的西药。这一段经历,只是翁同■日记中众多疾病体验之一,也是晚清日记中记录的众多疾病体验中的一段。  很久以来,医学史研究关注的重点都集中在医生和他们的著作上,今天在吸纳了社会史与文化史研究新趋势的新的医疗社会史研究中这种取向正在发生着变化。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罗伊·波特提出了研究“自下而上”的医学史:医疗活动需要两方面的参与者,病患和医生,所以任何医学史都应该是关于医患双方互动的历

4、史。而历史上医疗的主动权和权力也更多的来自病患,而非治疗者。波特提倡研究普通人如何应对自身的健康与疾病,以及他们如何处理与治疗者的关系,转变现代医学带来的医师中心的医学史研究惯习,以深入了解历史中医疗与健康的多样性[2](pp.175~198)。  范家伟在《中古时期的医者与病者》一书中指出:  翻开任何一部‘中国医学史’的书,几乎找不到特别是对病者的剖析。医学史几乎等于名医的历史,一大串名医生平及其成就,以医者为中心;医学史也几乎等于治疗的历史,一大堆历代医术成就和突破。  他认为虽然“病者对医学、疾病的理解,不能代表该时代的最高水平”,但是“当名医、医学成就等最为重

5、要的部分已经得到充分的研究,尝试探求其他面向,不失为医学史研究的另一条路径”。而且“中国传统医学重视的是医病关系,理论上医者关心的是病者。病者人数一定比医者多,忽略病者,等于参与医疗事务中的大多数被忽略”[3](pp.3~4)。  梁其姿同样强调:  专业医生、艰涩的医典其实并没有垄断对身体、疫疾的想象与解释。处在医疗关系最底层的病人或其家属其实都各有一套身体观、疾病观、疗法习惯、死亡观等;宗教人员也可能另有一套。对史学研究者而言,这些林林总总的观念同等重要,无论是来自‘专业’的医学知识,或渗进了各种地域、时代、阶层、族群、性别、年龄、信仰、哲学等因素的对身体的知识,都

6、是史学或人类学者特别感兴趣的课题。疗治疾病非单向行为,而是互动的过程,纯粹医学技术的施展只是过程中的一部分。[4](p.6)  目前已经也相当多的医疗史研究者将目光转向的医疗活动中的病患,或者病患与医者的互动。蒋竹山的《晚明江南祁彪佳家族的日常生活史——以医病关系为例的探讨》利用《祁忠敏公日记》研究了祁彪佳家族的疾病史和就医史,文章认为明代医疗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转变了江南都市士人的就医习惯[5](pp.181~212)。邱仲麟的《医生与病人——明代的医病关系与医疗风气》从医疗市场、医家的声誉经营,病家的求医心态与择医行为和医者的会诊文化等方面考察了明代的医病关系[6](

7、pp.253~296)。明清时代的病人并非被动的,等待被拯救的群体,而是活跃的主导了医疗过程,涂丰恩在《择医与择病——明清医病间的权利、责任与信任》一文中揭示出他们怎一个医疗市场没有管理和规范的时代里,形成了一整套择医的策略。在诊疗过程中,病人有充分的权力与医生对话,医者则很难把握全盘的医疗进程[7](pp.149~169)。清末民初之际,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原有的医患关系也开始转变。《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一文中,雷祥麟追溯了清末民初之际,西医如何努力建立理想的现代医患关系的过程,从传统的病患择医,医生择病,病患与医生针对病案讨价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