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例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分析

256例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分析

ID:24450782

大小: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256例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分析_第1页
256例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分析_第2页
256例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分析_第3页
256例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256例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56例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分析占明(合浦县中医医院广丙合浦536100)【摘要】目的:分析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木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56例胃病患者,观察不同患者的胃病舌象,并根据临床中医诊断进行辩证分型。结果: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络瘀血型、肝郁脾虚型的舌象均以薄白苔和白厚苔为主,脾胃湿热型以白厚苔和黄厚苔为主,胃阴不足型以薄白苔、白厚苔和黄厚苔为主。结论:胃病舌象主要括薄白苔、白苔、白厚苔、灰褐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少苔,且与中医分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不同的分型具有不同的舌象特点。【关键词】胃病;舌象;中医分型【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360-02木文为了分析胃病舌象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对我院消化内科门诊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56例胃病患者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内容见下文: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木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56例胃病患者,男:女=126:130;平均年龄(41.23±5.53)岁;平均病程(2.12±

3、;0.23)年。入选标准: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息肉、消化性溃疡、胃溃疡、胃癌等相应诊断标准的患者[1]。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1.2方法中医辩证分型:由我院两位专职临床医生釆用中医“四诊”法来判断256例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中医辩证分型。中医证候采用计分制,中医辩证分型的判断标准主要参考2002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每种中医分型主要结合主症和次症进行判断,具体如下:(1)脾胃虚弱型:胃脘胀满、胃脘隐痛、恶寒喜暖、拒

4、按、大便稀溏、疲劳乏力、舌质淡、舌边缘有齿痕等为脾胃虚弱型胃病的主症;食欲减退、气短、懒言少语、口吐清水、口淡、脉细弱等为脾胃虚弱型胃病的次症。(2)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胁肋胀痛、胃脘胀满、泛酸、暖气、舌红苔薄白等为肝胃不和型胃病的主症;胸闷、食欲减退、便秘畅、脉弦等为肝胃不和型胃病的次症。(3)脾胃湿热型:主症:胃脘灼热、胃脘痛、口苦、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腻等为脾胃湿热型胃病的主症;胃脘、口臭、尿黄、胸闷、脉滑数等为脾胃湿热型胃病的次症。(4)胃阴不足型:主症:胃脘胀满、胃脘灼痛、胃中嘈杂、不思饮食、口干、舌红

5、少津、少苔等为胃阴不足型胃病的主症;食欲减退、干呕、大便干燥、脉细等为胃阴不足型胃病的次症。(5)胃络瘀血型:胃脘胀满、胃脘刺痛、疼痛固定、疼痛处怕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等为胃络瘀血型胃病的主症;大便黑色、面色暗滞、脉弦涩等为胃络瘀血型胃病的次症。(6)肝郁脾虚型:腹痛、腹泻、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食欲减退、胸胁胀闷等为肝郁脾虚型胃病的主症;暖气、神志疲劳、懒言少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等为肝郁脾虚型胃病的次症。凡是同吋出现上述各种中医分型中的两种主症以及两种次症者,便可进行确诊。1.3观察指标统计薄白苔、白苔、白

6、厚苔、灰褐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少苔等不同胃病舌象在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肝郁脾虚型等不同中医分型的所占的百分比。1.结果薄白苔、白苔、白厚苔、灰褐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少苔等不同胃病舌象在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肝郁脾虚型等不同中医分型的所占的百分比各不相同,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2.讨论胃病是临床消化内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2],其病程较长,II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困扰,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中医“四诊”法具体是指望、问、

7、闻、切,在胃病舌象诊断中,“望”具体是指看舌苔颜色、舌苔厚度、舌质变化等现象;“问”具体是指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状以及相关病史;“闻”具体是指通过闻气味进行诊断疾病;“诊”具体是指通过临床医生的把脉进行诊断疾病。舌诊不仅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和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舌诊主要通过观察人体舌象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来判断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是一种中医诊断和检查方法[4】。在中医理论中,舌象不仅可以反映五腑六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还可以反映人体气血是否不足或通畅以及津液是否存在缺损等情

8、况[5】。中医舌象包含舌体和舌苔两方面,观察舌体可以判断气机的虚实,观察舌苔可以判断邪气入侵机体的深浅和及其性质[6】。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舌为脾之外候,脾主肌肉[7】。另外,舌苔主要是由胃气熏蒸上潮而形成的,因此舌象变化与脾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中医辩证分型标准指出[8],脾胃虚弱型症状主要包括胃脘胀满、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