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46348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厥脱的辨证施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厥脱的辨证施护关键词:中医急症;厥脱;辨证施护 :R255.9:B :1007-2349(2011)05-0080-02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谓:“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景岳全书•杂证谟》:“厥逆之证,危证也。”徐灵胎在评《临证医案指南•脱》中:“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珠,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证,方名脱。”故厥脱之名包括厥逆及虚脱,是中医中较为急危重的疾病。本科根据厥脱的辨证,分别予各分型实施护理,效果较佳,现总结如下。 1诊断与分型 1.1诊断有外感、内伤、亡血或
2、脱液的原因,如外感湿热、温热、疫疠之邪,或七情劳累,真心痛、怔忡、心悸频发,或大量亡血、暴吐、暴泄等;出现神情淡漠、但欲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发绀、四肢逆冷、汗出不止、气息微弱或气促息高等症;脉沉细、脉微欲绝或不能及,血压下降收缩压小于80mmHg,脉压差小于20mmHg,尿少每小时小于30mL[1]。具备以上几条即可诊断为厥脱。 1.2辨证分型[1] 1.2.1阳气暴脱体温过低或不升,大汗淋漓,气短息粗,舌淡,脉微细欲绝或不能及。 1.2.2真阴耗竭神恍惊悸,面色潮红,口渴欲饮不解渴,尿少,舌光剥干枯无苔,脉虚数或结代。 1.2.3
3、邪毒炽盛壮热烦躁,口渴舌红,苔黄燥,脉细而数。 1.2.4气阴两虚神疲倦怠,四肢欠温或暖,口渴汗出,气息微弱,舌苔薄,脉细数。 1.2.5心气不足怔忡不安,汗出气促,舌淡,脉细而促或结代。 1.2.6气滞血瘀口唇青紫,皮肤瘀斑,舌暗紫,脉沉细而涩。 2一般护理 2.1病情观察对病情的观察是抢救的关键,是帮助医师制定抢救方案的依据。厥脱的病情观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志是脏腑气血盛衰外在的表现,病情危重者表现为神志昏迷,言语失伦,循衣摸床,目暗睛迷,瞳神呆滞者预后较差,神志清楚,语言清晰者预后较佳;②面色
4、:面色是气血直接在外的表现,面色红润者预后较好,面色苍白、发绀、晦暗枯槁者,脏腑败坏,胃气已绝,预后不佳;③出汗、肢冷:汗为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危重患者额部汗出如油,兼有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是久病精气衰竭、阴阳离绝、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表现;阳气衰微,阴阳离决,则四肢厥冷,随着血压的恢复,肢冷转温,如难纠正,预后较差;④气息、脉象:气粗息高为实证,气粗断续者为假实,气促细微者为肺肾之气欲绝,气来短促,不足以息,为元气大伤,阴阳离决之危证;脉象微弱,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为阳气衰微,无力鼓动,如若出现浮散无根,至数不齐,表示为正气耗
5、伤,脏腑之气将绝,如若出现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140~160次/min),则为阳极阴竭,元气将脱[2];⑤血压:厥脱患者血压一般为80/40mmHg,有的监测不到,需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⑥小便:24h小便在500mL以上者厥脱较易纠正,小于100mL者较难纠正。 2.2辨证施护 2.2.1阳气暴脱将患者平卧于床,不要随意搬动,立即准备急救,做好特护记录,建立静脉通路,持续给氧,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及脉象,注意保暖,在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可予大剂量参附注射液静推,同时针刺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醒脑开窍,并灸关元、神阙等穴,回阳固脱。
6、根据病情需要调整输液速度,初期200~300mL/h,血压回升,脉象增强,补液速度逐渐减慢;如脉微绝者,血压持续不升者,继予补液,加大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大汗淋漓者,鼓励喝水,保持皮肤干燥,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受凉,预防肺部感染及并发症。 2.2.2真阴耗竭保持病室空气流通,烦躁者,稳定其情绪,使其精神内守,阳密阴固。密观小便量,小于30mL/h者为血容量不足,快速补充血容量,加快输液速度,并配合生脉针静滴,益气养阴及独参汤分服,神昏者胃管少量鼻饲,神志清楚多饮者,甘淡凉润之品如水果蔬菜汁之类可与之,忌食辛辣发散之品。 2.2.3邪毒炽盛此证患
7、者多壮热烦躁,施护时应注意监测体温波动,防止高热惊厥,遵医嘱适时予以降温处理。烦躁者,应限制其躁动,防止跌扑坠床。阳热亢盛,邪热深伏,阳气郁遏,可予白虎汤清热,里热清,阳气宣,则阴阳和肢厥自愈[3]。热必伤津,嘱流质饮食并多饮水。予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剂血必净注射液菌毒并治。 2.2.4气阴两虚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其心理负担,使其树立信心。能进食者进食清淡、高热量、富含营养、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忌食油腻生冷及辛辣之品。密切观察其神志、面色、气息、脉象等,防止其发展成为真阴耗竭、阳气暴脱之危证。 2.2.5心气不足此患者怔
8、忡不安,为心气不足,心失所养,为心系疾病中之重症。此患者需给予持续吸氧,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减少闲杂人员滞留,给患者足够的休息时间。密切关注患者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