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30151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初中历史教学宜巧用多媒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历史教学宜巧用多媒体一、创设历史情境,打破时空限制 历史教学无法让学生通过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去经历和体验,但我们有条件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集合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多种信息,将现有的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拍成照片、影视实录,编辑成辅助教学的课件。利用课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打破时空界限,逼真地将消逝的历史现象再现,情境的创设,切实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如笔者在教学“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在革命歌曲《南泥湾》的优美旋律中感受南泥湾的新生,它由狼群出没、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演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
2、羊”的陕北好江南。之后让学生讨论:歌中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在哪一历史时期?八路军为开辟南泥湾的意义何在?中共采取了哪些英明决策来巩固抗日根据地?学生带着问题兴趣盎然的寻求答案,在润物无声中提高了教学质效。 二、适当延展知识,增加教学密度 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介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更加突出。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某些章节叙述得过于简单,如高度浓缩了提纲、将一些有因果关联的互为表里的知识点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或索性被删除,这虽然体现了删繁就简的新课程理念,但弊端在于增加了学生正确理解和形成认识的难度
3、。而多媒体技术克服了这种困难,可以同时将更多的信息从多角度、多层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笔者在教学“一战”西线三大战役时,择一而讲是不能满足学生的。于是,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二次战役的精彩片断,再配以简短的解说,短短一组镜头让师生得益:“翱翔于天空的鹰”、“人类模仿鹰的飞翔”、“莱特兄弟试制的飞机”、“一战时出现在战场的实习机”。短短几秒钟就清晰地交代了来龙去脉。这样就延展了知识,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 三、形象描绘历史,突破重点难点 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而且还要使他们学会分析、概括历史事实,从而提升能力。而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由
4、于年代久远或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概念有时显得艰涩难懂,学生学起来感觉困难异常。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去印证,因此,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显而易见。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变无声为有声,学生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中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内化,强化了感知,不仅极大地节省了时间,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掌握。如笔者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这课时,为了切实地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剪辑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李鸿
5、章命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舰队躲进了威海卫军港;慈禧太后为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的筹备;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于威海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彻底战败。接着引领学生思考: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会在短时间里毁灭于日本侵略者手里?学生联系李鸿章镜头中临阵避战、慈禧太后的铺张浪费,从而下了结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在不断思考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创造意识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质疑,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里所言的分析问
6、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而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水乳交融,更能体现这一优势。如学生对“新航路的探索和开辟这一段中世纪历史特别感兴趣,因为它的内容相当丰富。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自己选择途径来了解哥伦布的航程、他的家庭、他所生活的世界以及他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其次让学生进行探险和发现的模拟,模拟的过程中,学生又了解了十四、十五世纪时发生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多种事件。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也就在不断地反思学习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独立性充分施展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可见,多媒体技术
7、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