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诉讼欺诈的防范与规制

浅谈诉讼欺诈的防范与规制

ID:2442725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诉讼欺诈的防范与规制_第1页
浅谈诉讼欺诈的防范与规制_第2页
浅谈诉讼欺诈的防范与规制_第3页
浅谈诉讼欺诈的防范与规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诉讼欺诈的防范与规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诉讼欺诈的防范与规制  1诉讼欺诈的概述  诉讼欺诈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行为人以提起诉讼为目的,采取虚假陈述、提供虚假证据或者与证人串通提供伪造证据等非法手段,诱使法院作出错误的裁判或者执行,从而获得财产或者非财产利益的行为。广义的诉讼欺诈,则不仅仅限于提起诉讼骗取财产这一种情形,还包括基于其它动机目的而在诉讼活动中实施的多种诈骗行为。其特点首先体现在隐蔽性趋高,形式集中。为达成诉讼欺诈的目的,双方当事人在诉讼前已做好完善、缜密的准备工作,如制作完整的往来资金账目、办理相应资产抵押登记等,他们用以逃避法院审查的手段越来越专业,法

2、院用一般的审查方法难以及时发现。其次,涉案金额渐高,类型集中。审理中发现的诉讼欺诈主要集中在借贷类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所有权权属纠纷,及婚姻家庭类纠纷中,其中借款借贷类纠纷案件成为诉讼欺诈高发区。同时,诉讼欺诈案件的标的额已不限于一般民事诉讼欺诈小标的额的范围,部分诉讼欺诈案件的标的额达动辄百万元以上。最后,诉讼目的确定,标的单一。诉讼欺诈的案件目的明确,通常这类案件的诉讼标的最多的是金钱。其次是房屋,该类案件的当事人多系亲属关系。再次是行为,如请求判令配合办理机动车过户手续的行为,均为冒名诉讼。  2诉讼欺诈之表现形式  首先,

3、虚构事实、杜撰理由。缔约方夸大个别案件的事实,过分的要求主张自己的权利,或者隐瞒存在的其他权利人的诉讼标的,其他共同业主或其他权利受限制的信息,其非法利益的追求。  其次,伪造文件、虚假证据。伪造文件和证据也是诉讼欺诈案件常用的手段。在虚假诉讼案件中,诉讼欺诈,伪造身份证,委托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书和其他文件的权力。在被冒名人为公司的案件中,为了保证法官不能联系到该公司,案件行为人甚至还伪造了工商局出具的企业名称查询结果,从而在虚假的经营地址接收法院的诉讼文书。  最后,恶意自认、急于调解。诉讼欺诈中的被告,往往对原告陈述的事实和

4、主张的请求均无异议,原告甚至不用伪造相关证据,被告即全盘认可原告所陈述的事实。  3诉讼欺诈之社会危害性  首先,浪费司法的资源,造成司法不公诉讼欺诈人为获得非法利益,而虚构事实、伪造证据或者通过其他手段来达到非法目的,法院做出的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引起相对人的权利遭到侵犯,导致事实上司法不公。  其次,违背诉讼价值。诉讼欺诈行为人在权利要求绝对最大化的基础上,任意选择行为方式破坏程序的正常运行和审判的平衡,这严重阻碍了诉讼程序自身价值追求的实现。诉讼程序不排除选择,但排除恣意。  最后,欺诈人如偿所愿,社会风气败坏。案件一旦获得

5、法院支持,其他社会不良者也会相继效仿,这样将会导致合法经营者受到贬抑,不法者却得以横行,社会的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将不再被推崇,那么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得到纵容,社会风气被败坏。  4诉讼欺诈的规制与防范的建议  首先,新增诉讼欺诈的刑事定罪。基于对当前多个民事欺诈活动和社会危害,有必要惩罚他们目前的刑事法律的框架内,即行为人实施欺诈诉讼,可以单独使用,严重的情况下定罪,并根据他们的犯罪处罚的罪行。笔者建议在刑法中明确的诉讼欺诈行为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一个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从长远来看,引入诉讼欺诈改善人们的非法欺诈诉讼费用,运用刑事

6、的强制力以有效遏制诉讼欺诈行为的泛滥,以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其次,完善庭前调解制度。必须审查被告人的承认有关事实是真实的,法官在审前调解,特别是那些要求当事人在调解前,主动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应对案件事实的真实性作出谨慎的判断,依靠职业的敏感性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审慎防范。要审查当事人的诉讼目的。通过调解,可以充分了解双方争议的焦点,判断该争议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存在诉讼的必要,是否会损害案外人的利益,或是有规避法律的可能性。  再次,严格审查代理人身份。对于代理人身份的严格把握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中杜绝诉讼欺诈案件的发生。如果诉

7、讼欺诈案件发生在有律师代理的案件情况下,法院可向司法局、律师协会对该律师的职业操守提出异议,建议该律师的主管部门对此进行处罚,严重的可吊销律师执业证。对于公民代理的案件,则应当要求其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与当事系近亲属关系的证明,以防止行为人滥用他人身份进行诉讼欺诈。  最后,加强普法教育,强化民众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加强民众的自我防范意识是最基础的规制。在进行普法教育时,应提醒广大民众在与他人签订书面合同,或签署收据、收条、欠条等材料时,在签字确认之前应当避免该材料被添加和变造的可能,或通过一式多份、通过见证人、进行公证等方式进行风险

8、防范。然后其次,需要强化广大群众的证据意识。与他人进行各类交易时,应尽可能形成书面证据,如签订合同、出具借条、保留银行转账凭证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