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超声下picc置管异位于对侧颈静脉的护理体会

一例超声下picc置管异位于对侧颈静脉的护理体会

ID:24407879

大小:62.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一例超声下picc置管异位于对侧颈静脉的护理体会_第1页
一例超声下picc置管异位于对侧颈静脉的护理体会_第2页
一例超声下picc置管异位于对侧颈静脉的护理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例超声下picc置管异位于对侧颈静脉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例超声下PICC置管异位于对侧颈静脉的护理体会高艳芳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钢铁医院河北张家口075100【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l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己广泛应用临床.PICC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内,我院开展超声下PICC置管两年余,共置入245例,异位率极少,现将一例异位于对侧颈静脉,成功调整复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关键词】PICC异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

2、0455—01超声引导下的PICC穿刺最早使用是1997年华盛顿医学中心,由一名从事危重护理的护士ClaudetteBoudreaus完成的,其“金标准”是超声加微插管鞘技术上臂置管,解决了血管条件差患者的难题[1].我院开展超声下PICC置管两年余,共置入245例,现将一例异位于对侧颈静脉实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2岁,2012年11月26日15:28入院,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出血性膀胱炎、肺部感染.在核对医嘱和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患者层流病房行超声下PICC置管:评估血管,指导配合要点,

3、选择右贵要静脉,标记肘上7.5厘米,测量长度37厘米,消毒,建立无菌IX置管,成功后指导患者头略向左转,超声检查右侧颈内静脉,无导管回声,撤出支撑导丝修剪长度,固定导管.并查看左侧颈内静脉,无导管回声.X线摄片回报:PICC管末端于右侧第三肋水平反折,沿左侧颈内静脉走行区向上,见图①.即准备用物给予调整:PICC换药包一个,碘伏,无菌贴膜,胶条,25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一瓶,一次性20毫升注射器八个,无菌手套一副,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告知家属与患者导管没有到达预定的位置,但目前也没有任何危险,以解除紧张恐惧心理,现在

4、想要调整到预定的位置,没有疼痛不适感,只需给予体位的配合,患者表示理解并合作;平卧暴露右上臂,撕去固定导管处贴膜,操作者带无菌手套,助手协助抽满八个20毫升注射器无菌生理盐水备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点,拔出两厘米导管后,一胶条固定灰柄,操作者站陪护椅上,嘱患者抬高右臂,头向左转,注射器接一次性接头,连续快速推入生理盐水共八管,询问患者左侧脖子有没有凉凉的感觉,患者答复:无.无菌操作固定导管处,保暖患者,轮椅推放射科定位,结果:导管头端位于右侧第7—8后肋,见图②,一次成功.讨论:PICC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导管头端不

5、在上腔静脉内[2],是置管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临床上最常见的导管异位部位是颈内静脉,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3%—37%,又以右颈内静脉异位更为多见[3],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只选择上臂贵要静脉,已能在操作中及吋直观地纠正异位,大大降低了导管异位机会,并有效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由于左侧颈内静脉异位少见,故本例只注重观察右侧颈内静脉,左侧超声未仔细观察或本来就看不到,导致未及时发现异位;异位原因可能与胸腔压力增高(11月20日CT报告右侧少许胸水,心包少量积液)有关;故临床置管吋操作者需更细致查阅病历

6、,了解病情..另因患者体型较胖,颈部较短,转头低头不到位冇关.因此,预防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的方法,不仅是当导管送至肩部时,指导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45-60.,下颌向下紧贴肩部,还要考虑到术后患者血管受牵拉后的改变.吕玉芳等[4】报道,PICC置管吋,患者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约45.,可显著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复位吋的护理要点:心理护理最关键,导管调整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导管因重力作用在血管内漂移),操作前充分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解释工作,赢得理解,并在知情同意与良好配合下复位至关重要..为提高一次性调整成功率

7、,操作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因紧张导致血管痉挛.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正确摆放病人体位,预防导管再次异位;送管时输液速度要快,输液器螺旋夹全部放开,促使无导丝的PICC漂浮,易于顺血流送管操作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关心体贴患者.也包括预防导管感染,健康教育.护理事业日新月异,我们当不断学况以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动态,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九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说明:①箭头示置管后导管头端进入左侧颈内静脉,胸片示患者心影增大,右下肺团片状高密度影.卧位片②箭头示置管异位后导管

8、头端进入上腔静脉(右侧后7—8肋间),胸片示患者心影减小,右下肺密度变淡.立位片.(由于患者体位不同,加之沿侧少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故在时间上两片只间隔三小时,看上去大小Mb我们只注意导管走向)参考文献[1]乔爱珍,苏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2]王虹.乳腺癌患者PICC异位分析与正位处理[J].护理学报,2010,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