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与安全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与安全性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目的:研究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安全性。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诊的50例RMPP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参照组患者施以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参照
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前者相较于后者具有显著差异,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RMPP患者给予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临床效果极为显著,可以使患儿在短时间之内恢复体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屮推广应用。【关键词】甲泼尼龙;阿奇霉素;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安全支原体肺炎属于临床常见病症,高发于儿童的呼吸道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使患儿病情加重,转化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咳嗽、头痛、喘息、发热等,对于该类病症的治疗基本是以药物治疗,在
3、以往的临床治疗屮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患儿预后效果较差[1]。本文屮主要探索了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RMPP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诊的50例RMPP患者为本次研宂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这其屮男12例,女13例,年龄在2-12岁,平均年龄为(7.2±3.5)岁;参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3-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3.3)岁,两组患者在
4、一般资料上均未显现出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1.2治疗方法参照组:对参照组患者进行阿奇霉素治疗,以滴注的形式进行治疗,10mg/(kg.d),连续治疗3d,对患儿进行丙种球蛋白1.5g/kg,1次/d:连续治疗3d,注射利福平10mg/kg,2次/d,间隔12h,连续用药3d之后需停药4d,口服阿奇霉素10mg/kg,1次/d,连续治疗3个疗程。实验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甲泼尼龙治疗,2mg/kg,1次/d,连续治疗5d,降至lmg/kg,连续2d,需治疗3个疗程[2]。1.3
5、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无效(症状未有所改善)。1.4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数据分析及处理部分,选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前者相较于后者具有显著优势,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临床医学中,小儿RMPP属于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较为普遍的临床症状有:咳
6、嗽、发热、头痛等,必须对患儿进行及时治疗,否则将会使患者引发更为严重的病症,B前来说,针对小儿此类病症的治疗基本上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是借助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从临床疗效方面分析效果并不如意[3】。近年来,将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RMPP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儿临床症状在短吋间内消失,iL未出现不良反应。本次研宄中,对实验组患儿施以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取得了相对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总冇效率达到了92%,相较于参照组的64%具冇显著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满足P<
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就阿奇霉素药物来说,其属于抗生素药物,抗菌谱广,对以下菌类有极强的抗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链球菌等,可以通过极少的剂量就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种药物可以强效渗透组织,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并没奋表现出不良反应,对肝肾损害相对较小,治疗过程中最好采用滴注形式,并将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而对于甲泼尼龙药物来说,其属于糖皮质激素,具冇极强的抗感染性,能够在最人限度上抑制炎性反应,调节患儿免疫系统,与此同吋,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缩短用药吋间,在短吋间之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4】。
8、将上述两种药物实施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直达患儿病灶,改善患儿炎性反应。本次研究中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且这一成果与王丽君[5】所著一书中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本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可靠性,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结语:小儿RMPP在临床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病症,主要治疗方案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是由于患儿疾病的特殊性致使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因而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成为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对